金融危機似乎已經漸漸遠去,美國經濟在7月份出現了0.1%的正增長,華爾街一片鶯歌燕舞。然而,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博士有不同的想法。日前,他做客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在第24期中歐陸家嘴金融家沙龍上指出:危機遠遠沒有結束,舊世界再也回不去了,各界必須面對一個新世界。
2008年以來,美國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資源進行救市,確保居民不擠兌,讓花旗、AIG等金融機構不倒閉。然而,根據銀行業的共識,危機中銀行業的凈損失為3.2萬億美元。目前,全球核銷了1.6萬億美元,僅僅完成了一半。即便如此,已經把整個世界搞得雞飛狗跳。目前,全世界銀行總資產不過3.31萬億美元,而1.6萬億美元壞賬還趴在賬上。朱民博士指出:認為危機已經過去,其實是盲目樂觀的自我安慰,不僅如此,全球再也不需要16倍于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金融行業不會回到過去,金融業只能艱苦地“去杠桿化”。花旗銀行的資產規模曾達到2.2萬億美元,現在卻不得不把自己一分為二。3年后,花旗將從2.2萬億美元的大型銀行集團變成1.2萬億美元的銀行,還不如中國銀行大。所以,花旗再也不是那個花旗,它回不去了。不僅如此,美洲銀行等著名銀行都會縮小一半。統計顯示,2008年與2007年相比,美國前1000家銀行的利潤從2700億美元變成-910億美元,歐洲銀行從3456億美元變成-162億美元,只有亞洲的銀行還有1460億美元的盈余。未來誰會成為最好的銀行還是個謎。
深陷危機的金融業,渴望實體經濟的復蘇。可是,實體經濟的恢復還有漫長過程。朱民博士認為:美國房價的調整還沒到頭,只要房價還在下降,銀行的資產就會下調,發生危機的過程就會再來一次。更關鍵的是,美國是資產主導消費,美國GDP增長中88%是由消費的增長構成的,88%的消費增長是由10%的富有美國人提供的。因為金融危機,這10%的富人資產持續縮水,不可能大量消費。所以,只要資產繼續下跌,就沒有消費增長,美國GDP就不會增長。這就導致制造業和出口國家諸如德國、日本、中國、韓國等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困境。據統計,韓國的造船業有45%的產能過剩,德國機床制造業有35%的產品過剩。因此,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面臨著去杠桿化,而德國、中國等面臨著去產能化的調整。
那么,這個世界將以什么樣的方式走出這場危機?朱民博士提出,從世界發展史來看,面對經濟危機不外乎三條途徑:通脹法、破產法、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法。分別是德國、美國和日本創造。今天全球的救市方法是通脹法和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法,但能否順利將全球拉出危機,還需要時間檢驗。(孟群舒)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