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橄欖調和油”的食用油,其中最多的成分是大豆油和玉米油,為何還能稱為“純正”?近日,讀者陳女士向記者提出這一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追求健康生活,被稱為“油中黃金”的橄欖油也受到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由于缺乏明確的國家標準,市場上的橄欖調和油質量參差不齊,定價混亂,同樣凈含量的產品價格相差一倍以上,讓消費者摸不清頭腦。
在一家大型超市賣場,記者比較了5種常見的橄欖調和油,由不同生產企業生產,均為5升裝。最便宜的是名為“純正橄欖調和油”和名為“茶籽橄欖調和油”的產品,每桶價格均為59.9元;最貴的是 “橄欖食用調和油”,每桶119.9元。最便宜和最貴的價格相差一倍多。但看具體產品,所謂“純正橄欖調和油”的配料有三種,按照標簽上的先后順序分別為一級大豆油、一級玉米油和初榨橄欖油。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調和油的成分表通常根據不同油脂的比例高低進行排序,因此可基本判斷該產品中含量最多的是大豆油,并非橄欖油。如今冠以“純正橄欖調和油”的名目,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
類似情況在橄欖調和油市場比比皆是,幾乎沒有一款產品在成分表中明確列明各種油脂的比例或橄欖油的具體含量。專家指出, 2008年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征求意見提出兩種命名方式,第一種要求主原料占比不少于50%,第二種是要求命名的油脂所占比超過三分之一。但目前國際市場的橄欖油價格不斷攀升,每噸橄欖油的價格在2.3萬元人民幣以上,“初榨橄欖油”的售價更高,可達到每噸4萬元。根據以上數據推算,即使在名為“純正橄欖調和油”產品內,橄欖油含量只有最低的三分之一比例,其余均為大豆油和玉米油,該產品的生產成本價也將超過59.9元。可見,所謂“純正橄欖調和油”并不“純正”。
一名油脂生產企業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家現有規定,如果生產的是單一成分的食用油品種,比如純大豆油,那么產品就不允許添加菜籽油等其他油種,若不標注,就屬違法。但如果在產品上標注為調和油,就可以合法摻兌其他油種,而且摻多摻少只有企業標準。他坦言,各個公司會根據自己的研發結果,添加不同比例的橄欖油,但是目前由于國家并沒有出臺相關標準,所以很多企業都在打擦邊球,基本上沒有幾家超過三分之一。 “1升裝的橄欖油賣100多元一瓶,5升裝的橄欖調和油卻只賣幾十元,你說里面有多少橄欖油? ”當然,由于橄欖油最受追捧,因此命名的時候肯定將“橄欖油”予以突出。
可見,正是因為國家標準的缺失,以致生產企業可隨意根據成本調整橄欖油比例,隨意命名產品,最終擾亂了整個市場秩序。(任翀)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