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蔬菜、綠豆、玉米,原本不起眼的農產品經過“包裝”,也開始綻放金融屬性。近期,玉米接過農產品的漲價接力棒,在一眾農產品價格回落之際,漲勢不減,達到一元一斤左右的歷史高位。
減產預估不足,這一供給因素被不少業內人士拿來做解釋。不過,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在2010年中國糧油市場展望會上已經表態:2010年國內玉米總需求將平穩增長至15000萬噸,國內玉米供求基本平衡,并不支持國內玉米價格繼續大幅上漲,企業玉米進口也不能代表國家的進口意愿。
業內人士告訴南都記者,在政府的嚴控下,綠豆等農產品價格已經明顯回落。而玉米的價格波動背后,游資的炒作推動不容小覷。近兩年,作為目前國內最具市場開放性和競爭性的行業,農產品行業正在得到越來越多資本的關注。從豬肉,到大蒜,綠豆再到玉米,背后不乏各路資本推手的身影,這里面既有內資的涌入帶動,也有外資的推波助瀾。
重拳之下中間商緊急拋貨
“今天下午的綠豆進貨價和上午比,一噸就降了400元左右,幾乎所有的雜糧都在降價,除了玉米。”昨日,深圳大北方五谷商行孫經理向南都記者慨嘆,相對于之前綠豆等雜糧的一路瘋長,如今的價格也是一日多變,不過是降價。大北方的產品主要是賣到廣東的超市和食品加工企業等,在孫經理看來,近期的雜糧貨走得慢,大家預期價格還要降。
今年以來,我國粳米等糧食品種,大蒜、蔬菜、綠豆等農副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引發了民眾對物價的普遍擔心。近期細心的消費者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明顯的路徑,先是蔬菜市場的大蒜、辣椒猛漲的“蒜你狠”,然后又有綠豆翻了幾個筋斗的“豆你玩”,現在又輪到玉米價格的猛漲。
據孫經理介紹,綠豆相對于半個月前是降了30%,東北綠豆進貨價格由9.3元一斤降到7.3元左右,進口綠豆由8元左右降到6元左右,都降了2元左右。另外,紅小豆降了8%,黑豆降了20%。
“之前價格一路猛漲,如今政府部門查得厲害,一些大的商戶都開始拋貨了。”一業內人士告訴南都記者,之前價格猛漲,除了天氣影響產量等因素,中間商的囤積也是重要原因。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上周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切實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農產品價格等炒作行為。要求各地在近期內協調組織價格、商務、工商等部門,對農產品市場交易和價格情況開展一次檢查,重點查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等行為。對于違規者除了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情節嚴重者還將追求刑事責任。
“現在手里囤貨的商戶都想趕快出手,不過下游反而不愿意接,我們也和幾個同行碰過頭,大家都預期價格還要再降二三成左右,都不會這個時候接貨。而且超市等這些渠道備貨也沒有以往多了。”上述人士表示。
玉米“頂風”獨撐漲價大旗
不過,據孫經理介紹,目前玉米面相對于月前漲了7%-8%左右,而且“玉米現在還在漲價,據我們所知,玉米產地的收購價漲得就很快。”
據了解,自去年的玉米上市以來,國內的玉米價格持續攀升,尤其是今年3月中下旬至今,各地玉米價格大幅上揚。據中國玉米市場網監測,5月28日,長春玉米價格為1820元/噸,折算每斤0.91元,大連為2000-2010元/噸,折算每斤1元,廣州為2020-2080元/噸,折算每斤1.01到1.04元。新湖期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吳秋娟稱,產銷區玉米價格在近5個月,每噸上漲了近150元至200元這樣的幅度。而這個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每噸上漲幅度達到了350元左右,漲幅接近兩成,幅度也是歷年之最。
玉米的漲勢也波及下游加工業。和綠豆等雜糧不同,玉米的漲價雖不能直接影響到消費者,但其產業鏈的傳導效應更為明顯。東方艾格糧食產業分析師馬文峰告訴南都記者,玉米直接消費少,更多的是做飼料,部分用作酒精和糖的生產,最終傳導至CPI。“玉米推動飼料漲價,對于養豬戶的明顯壓力就是例證。”據悉,由于豬價仍然低迷,而飼料暴漲,以200斤的豬為例,一頭豬要虧200元左右。
至于漲價的原因,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日前在2010年中國糧油市場展望會上表示,目前影響玉米價格上漲主要有六方面因素,包括飼料養殖及深加工企業需求增加;東北2009年減產,市場產生不準確的供求預期;農民售糧習慣改變為擇機售糧;2010年春季以來惡劣天氣使東北春播推遲;市場預期臨儲玉米將要拍賣殆盡,以及國際資金炒作。
游資涌動,外資推波助瀾
馬文峰所持觀點與其相同,馬文峰告訴南都記者,玉米減產的確對供給有所影響,但是不足以支撐如此的漲幅,供需基本面并未有大變化,這里面游資借減產因素炒作獲利的因素不可忽視。據其介紹,相對于水稻、小麥,玉米更為市場化。玉米、綠豆等這些農產品遭到炒作,供求是一方面,而市場資金也在受股市疲軟和樓市調控后,將投機轉向了剛性需求大、種植規模較小、具備災害題材炒作的農產品。“在綠豆、大蒜等之后,玉米減產是游資找到的下一個噱頭。”
山西證券分析師張旭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市場上的流動性相對充裕,在樓市降溫、股市低迷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游資容易把目光投向農產品。由于目前國內農產品供求處于緊平衡狀態,所以那些能夠較長時間保留的農產品很可能成為游資炒作的對象。
這很容易令人聯想到2003年前后的糧價波動。據馬文峰介紹,當年國內的糧食安全系數比現在還要高,但是隨著通脹預期的影響,糧價大幅上漲,而當時美元大幅貶值,吸引了大量外資入場逐利。事實上,近期市場另外一條信息也頗受關注,即黑石牽頭6億美元涉足中國蔬菜業。據悉,黑石等數家投資基金投入的合計6億美元已打到新組建擬上市公司地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賬上,而成立地利控股的目的,就是以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等批發市場為依托,構建一個遍布全國的蔬菜及農產品批發物流網絡,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及陜西安塞等批發市場是其下屬的項目園區。而目前,相關的上市流程已經啟動。這和此前的高盛并購雙匯和雨潤,加入養豬大軍,軟銀收購太子奶同樣令人關注,農產品市場儼然成國外資金爭搶的寵兒。
馬文峰表示,中國蔬菜農產品批發物流極其分散,也正是因為分散而極具發展潛力,市場集中度即使提高到10%,便可獲利更厚。“這一市場是絕對的自由競爭,而對于高盛、黑石這些資金機構來講,逐利是本性,所謂的產業話語權控制,國內蔬菜、玉米等產業分散,這樣做很難,而且他們不會長期停駐在一個產業,完成贏利目的就可撤出。”不過,馬文峰同樣表示,正是有這些資金的涌入,這些集中度低的行業的價格波動性被加劇,外資與國內游資一樣享受“牛市”利好。( 王海艷 )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