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消費投訴網站上,幾乎天天都有被電視購物忽悠的顧客前來訴苦,忽悠來得有點目不暇接。受騙之后反觀電視購物廣告發現,這種“含悲忍淚大甩賣、不切實際打包票”的營銷模式早已讓人心生厭惡,可為什么早被各種營銷手段練就了一身鋼筋鐵骨的消費者們,還是會一次次栽倒在自己都認為“腦殘”、“弱智”的廣告營銷中呢?
“太神奇了,太神奇了,你不會相信這是真的!只要拿起電話,它就是你的。快行動吧,你馬上就能看到奇跡的發生。”打開電視,常會突然被頻道里語氣夸張情緒激昂的主持人嚇倒,盡管很多人選擇在第一時間換臺,但還是有不少人在經過主持人輪番洗腦后,乖乖打電話下單。
近幾年,電視購物這個新興行業發展嶄露頭角,越來越被國人接受。然而在這個新興行業中,卻充斥著諸多低俗廣告與虛假信息。
看你埋單不埋單
前不久,家住武漢的王女士在電視購物廣告中上看到了一雙“增高美腿鞋”,廣告稱該鞋采用內部墊高,穿鞋者一方面有著穿高跟鞋所帶來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跑跳自如。在看過廣告播出的效果之后,王女士決定為自己和女兒各購買一雙。貨款寄出,直到兩周后王女士才收到了包裹。根據試穿效果,王女士覺得根本不能達到像電視廣告中所說的“想跑就跑,想跳就跳”,甚至連走路都十分別扭,王女士意識到上當受騙,于是忙撥打商家客服電話,可總是無人接聽。直到半個月后有一天,電話才被接通。王女士隨即要求退款,但對方表示根本不可能,再三溝通無門,王女士最終還是決定放棄。“為500塊錢打官司不值,而且商家未給我任何票據,還是自認倒霉吧。”
或者正是這句“自認倒霉”讓諸多電視購物廣告找到了“竅門”。
在某電視購物公司工作的李小姐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電視購物產品的經銷商唯一的目的就是多銷售產品獲利,為此,他們往往從消費人群角度考慮,根據消費欲望“炮制”產品。另外,很多電視購物產品的生產商和經銷商都是抱著“騙到一個算一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想法,利用部分消費者撿便宜的心態和一遍又一遍的重復強調來對其達到洗腦的目的,讓用戶掏錢購買。但等到該負責任時,再以各種理由推延或推托,最后不了了之。
“常見的營銷模式即是讓各種‘演員’扮作的使用者在節目中夸夸其談,將產品的功效說得天花亂墜,加之一旁的主持人不停地說‘有多少多少人用了后怎么怎么樣’——炫彩的畫面,現身說法的‘消費者’,主持人的賣命忽悠,還有強大的‘用戶反饋’,多看幾遍不動心真的很難。”
低成本 高利潤
顧客問,“您這條項鏈賣得如此便宜,原因是什么?”導購答曰:“就是啊,這么便宜您還不快來買?”
這么一段缺乏邏輯的對白,卻是真實地出現在某電視購物節目中的一段話。先不去追究這位顧客的真假,但是他實實在在地道出了我們真正想問的話:電視購物的商品如此之便宜,原因是什么?
上述李小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解釋了這個疑惑,“成本決定價格,廣告商不會做賠本的買賣。本身由于少了很多中間環節,電視購物的利潤相對傳統的廣告已經‘有的賺’,加上很多電視購物主要銷售瘦身、美白、豐胸、增高、健身等“新奇特”類型的暴利產品和“傍名牌”的珠寶、手表、山寨手機等商品,通過欺騙的手段獲取暴利,成本低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位業界人士也道出了其中的所以然,他說,30萬元的注冊資金,兩三個人,七八萬元的現金流,兩三種產品就能組成一個電視購物公司。雖然國家有規定要注冊資金在 2000萬元以上才有資格從事電視購物,但這些公司在工商局的注冊中往往以商貿公司的形式注冊,實際上干的卻是電視購物的勾當。“一些兩三個人組成的電視購物公司購買地方臺的垃圾時間,每分鐘只要花費幾百元,連續播出半個小時,利潤卻高達100%以上。”
對于電視購物產品的經營狀況,李小姐表示購物臺會有專門的經管室進行統計,但她不便透露具體數字。但是據她了解,電視購物產品在節目播出后1小時能收到近千份訂單是小意思。
產業現狀之憂
或者大多數人并不清楚,根據中國電視購物研究與發展中心最新統計數據,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國電視購物行業卻在今年第一季度迎來了超過30%的增長速度,而2008年全年,我國電視購物的增長數字更是達到了50%,市場規模超過300億元人民幣。易觀國際的統計數據也顯示,目前電視購物的市場規模僅占我國總零售的0.8%,而美國為8%。雖然我國電視購物產值貢獻率低,但市場潛力巨大。
在電視購物市場規模迅速增長的同時,有關電視購物的消費投訴也迅速增長。“3·15消費電子投訴網”今年第一季度共受理1515宗電視購物投訴,環比增長102%。
國家廣電總局傳媒機構管理司、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任謙在主題為“競爭環境中的媒體責任”論壇上表示,“現在電視購物基本上所有的頻道都在播,在非黃金時段,比如白天和深夜,很多電視臺都被大量粗制濫造的電視購物節目占據了,而且不乏非常低俗的內容。”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中國電視購物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曾靜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電視購物市場要規范,首先要從規范節目開始,“在中國,電視購物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但若不用標準和法規去規范這個市場的發展,這個行業難以健康發展,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盡快出臺標準的一個主要原因。”
朝陽產業需要引導
可喜的是,各地各部門已經紛紛開始采取行動,對這一市場進行規范。目前,國家廣電總局正在起草并準備出臺一個有關電視購物的管理意見,對電視購物進行整頓。
或許電視購物市場規范并非短時間就能解決,但很多業內人士還是認為,只要加以引導,這個朝陽產業的未來發展還是非常樂觀的。
中國傳媒大學專門教授電視購物課的老師鄧文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電視購物的本質其實是一種節目而不是一種廣告。觀眾應該擺正心態看這個問題。”
鄧文卿認為,既然是節目那就應該做得好看,目前國內賣得好的購物頻道都是節目內容做得好的。譬如湖南衛視的快樂購等延續了湖南電視的一貫風格,以娛樂取勝。在這個基礎上賣出一些東西,這才是電視購物發展的正途。而一些草臺班子租用電視臺深夜的垃圾時間,隨便找一兩個臨時演員的那種推銷從本質上就誤解了電視購物。
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系副主任楊成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電視購物的發展方向是更強的互動性。楊成說,“現在一些地區的電視供應商在給用戶提供機頂盒的時候,也在其中加裝pos機,使得用戶可以在看電視的時候直接刷卡消費。電視購物可以采取與網購相結合的模式。電視購物更側重宣傳,可以使更多的人直觀地了解到產品的優點;而網絡購物則更便捷,而且通過一定的渠道,也更利于監管、更安全。”
楊成認為,在網絡社區化的今天,電視、電腦、手機三網合一也會逐步實現,這也給電視購物的監管帶來了新的難題。三網合一固然可以帶來方便與快捷的生活,但是由于自由度大增,要想使這個購物環境更加合理,就需要更好的監管模式,而實名制或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律師說法:對于購買電視購物產品受騙上當的消費者來說,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北京市藍鵬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張起淮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維權意識淡薄也是電視購物虛假信息頻出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電視直銷,雖然目前并沒有具體法律直接制約,但是涉及到這部分的法律很多,消費者還是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消費者可以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保護法》、《廣告法》等,去質量監督部門、消費者協會或是法院進行投訴或申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