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獲中國銀監會口頭知會,不宜透過發售新股來補充資本金,發債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對此,記者昨日向雙方取證該消息的真實性,雙方異口同聲表態“未聽說此事”。
同時,中國銀行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我行暫無可披露的資本補充計劃和融資方案,如果有需要披露信息,將及時給予公布。”
實際上,銀監會一直都關注著銀行補充資本充足率的問題,并多次發文提醒各銀行注意補充資本金。銀監會日前還發布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披露指引》,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披露加以規范。
的確,今年以來,由于銀行業信貸投放的大幅擴張,使得商業銀行資本消耗過大,平均資本充足率迅速下降。商業銀行尤其是那些資本充足率不達標或者剛剛達標的銀行,補充資本金的沖動勢必強烈。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在近日的一次論壇上就預計說,明年銀行系統的資本金缺口在5000億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場傳言監管層要將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限提升至13%,及由此引發的銀行股巨額再融資猜想,曾導致上證指數在11月24日一天之內暴跌百余點。這一事實不得不對整個銀行業敲響“警鐘”。銀行再融資方式有很多種,有沒有那么一種方式,是不會對股市造成很大影響又能補充資本金呢?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于發債方式表示認同。他表示,由于銀行股屬于大盤股,如果發行股票的話勢必會對股市造成一定的壓力。相比較而言,發行次級債可能會是個更好的選擇。
但是,郭田勇表示,發行次級債同樣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此前銀監會發文表示不讓銀行間相互間持債,那么銀行只能向非金融機構發債。針對銀行發債量大的特點,非金融機構不一定有足夠的資金去購買。因此,問題就在于,銀行發行次級債有沒有足夠的買家?如果沒有的話,那么就會造成銀行發債成本大幅升高,進而導致大型銀行發次級債可能出現“流拍”的現象。
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則表示,發債本身對銀行的約束性更強。其實,考慮到發債還有未來需要償付這個因素,在目前這個階段,銀行從自身考慮,更愿意選擇發行新股這一手段。而市場之所以反響強烈,關鍵是跟心理層面有關系。同時,目前股價較低,在資產價格上漲、通脹預期增強的情況下,本身債務的發行不會特別順利。此外,由于中國銀行屬于國有控股銀行,因此它的一些計劃包括再融資這種對股市影響較大事情的決定權往往受到方方面面的干預,需要和相關部門協商而定。
國泰君安銀行分析師伍永剛表示,發債只能補充銀行的附屬資本。因此,可以通過配股以及少分紅來補充。(傅蘇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