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央匯金投資公司持有的中國銀行1713.25億股A股解除限售,使得滬深A股市場的流通股票總數首度超過未流通股票總數,這意味著A股市場的全流通進程向前又邁進了一大步。
根據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數據,截至7月3日,上海市場的股票發行總數為15728億股,流通總數為5824億股;深圳市場的股票總股本為3675億股,流通股本2380億股。這樣,隨著中行巨量限售股的上市,兩市的流通股份數占總股份數的比例將超過50%。
中行限售股不會形成明顯沖擊——
多為中央匯金公司持有,減持可能性很小
事實上,中行限售股的上市,也拉開了今年下半年解禁股集中上市的序幕。有統計顯示,下半年兩市共有約6000億股的限售股解禁,占全年解禁規模比例達85%,較上半年的解禁規模增加4.6倍。其中7月份和10月份為下半年的兩個解禁高峰。
中行的巨量解禁股上市,是否會對市場造成沖擊?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琨認為,此次中行上市的限售股都是中央匯金公司所持有,匯金公司作為中行的國有控股股東,更多地從戰略利益和長遠利益來考慮,在目前情況下減持中行的可能性很小。
匯金公司此前也發表聲明稱,股份解禁不等于減持,也不意味著匯金公司對中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持股政策有何重大調整。匯金公司將繼續遵照有關規定,依法履行出資人代表職責,確保國家對中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
因此,7月的股票解禁量看似巨大,但除開中國銀行后,解禁總量約為154億股,和上半年其他月份相差無幾。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限售股中,小非偏多,有一定的套現壓力。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認為,我國股市的全流通之路充滿波折。2001年的國有股減持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而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在方向上采取了非流通股東向流通股東支付對價,這是用最小代價實現全流通的成功選擇。流通股份數過半,是股市全流通進程中一個很有意義的時點。
大小非減持有增無減——
今年有約6900億股非流通股股票解禁,市值規模約3.2萬億元
今年以來,隨著股市二級市場的節節走高,去年一度備受關注的“大小非”、“大小限”問題也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然而,解禁股的減持行為事實上有增無減。
根據上市公司公開信息,6月份共有99家上市公司發布減持公告,股東減持股份合計達到了11.92億股,而此前的5月份減持股份7.87億股,4月份減持4.69億股。可見,隨著市場的回暖,大小非減持也呈同步增長態勢。
劉紀鵬認為,由于當初股權分置改革采取了“鎖一爬二”的方式,以及新老劃斷后新股發行所產生的限售股,使得市場今后幾年內對解禁股問題都無法回避。我國股市有長期向好的經濟基礎,但解禁股數量太大,對其影響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09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也提出,2009年將有6888.83億股非流通股股票解禁,市值規模約3.2萬億元,較2008年增加53.1%,需要關注解禁非流通股對市場穩定運行的影響。進一步完善大宗交易制度,合理設置準入條件,增加大宗市場活躍度,為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等大宗股份轉讓提供有效的交易平臺,規范國有股東大小非減持,合理調節市場供求。
7月3日,國資委出臺了規范上市公司國有股東行為的三份文件,其中,對國有股東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變動等行為作了更為明確的規定。
劉紀鵬說,這些舉措有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但還不夠具體。就解禁股相關制度的完善而言,一方面解禁股主要在國有股東手中,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出臺進一步的措施,以規范國有股東的減持行為;另一方面,對于民營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也要有所規范,在擬減持時間等方面,都應該公開透明。
李琨則認為,對于解禁股問題,固然要考慮其對市場運行的影響,但更為重要的是著眼于市場的公平性。公平競爭、同股同權等,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這是制度完善中需要加以考慮的問題。(記者許志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