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司法》、《證券法》修訂以來,投資者因證券欺詐提起的民事侵權賠償訴訟明顯增多。據著名維權律師、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合伙人宋一欣做出的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大約有10000名投資者做了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的原告,涉及的起訴標的約在8—9億元,其中,涉及42家因虛假陳述被處罰或被制裁的上市公司被訴,而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等幾家國際著名審計機構,也被列入被告中。而且,在已經審結的標志性案件中,約90%的人通過和解或判決獲得了賠償的現金或股票。
宋一欣律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在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方面,主要適用于《證券法》、《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三個司法解釋,即《關于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及部分涉及的《關于審理涉及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業務活動中民事侵權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在《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中,最高人民法院規定了證券虛假信息糾紛的案由。
在虛假陳述民事賠償類案件中,標志性的案件有東方電子案、銀廣夏案、科龍電器案、大慶聯誼案和生態農業案等五大案,在這些案件中,自彭淼秋訴嘉寶實業案獲得首次賠償以來,上述案件中的起訴原告,大約90%的人通過和解或判決,獲得了賠償的現金或股票。2008年9月,在南京中院審理的陳寧豐訴陳建良案,則是中國第一起內幕交易民事賠償案。
據統計,目前在訴的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有11起,處于不同的訴訟階段(立案、審理、執行)。此外,在訴訟時效內,可訴的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有34家,可訴的內幕交易民事賠償案件有6家,可訴的操縱股價民事賠償案件有5家。(記者 張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