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以來,財政預算是一項靜悄悄的事業。
10月16日,廣州市財政局給了一個黎明——我們認為這只是一個開始:應“公共預算觀察志愿者”的申請,廣州市財政局在廣州財政網上公布了全部114個部門的“2009年廣州市本級部門預算”。“這是中國的第一份網上公開的政府預算報告”,姑且不說每年一度的國家審計署審計報告,公眾對僅能窺一斑的預算執行及財政收支違規問題之興趣,就能掀起“審計風暴”,而“公共預算觀察志愿者”自2008年就開始申請公開預算工作,在最新的一批申請中,除廣州外,他們提交給另外近30個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公開預算申請幾乎都遭拒絕。在廣州市財政局公布本級部門預算之日,上海市財政局的回復是,他們所要求獲取的信息屬于“國家秘密”,因而“不予公開”。
希望與現實,總是這樣不成比例,盡管“財政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辦事”,但納稅人想把自己的錢從政府的“賬本”上拿到陽光下曬曬,也還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去年年末,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出臺,多有輿論要求公開與4萬億投資有關的財政預算和決算的信息,今年1月7日,上海律師嚴義明就分別向國家財政部和發改委提交了申請,答復或是不予公開,或是語焉不詳。(曉宇)
公眾對財政預算的公開抱有美好愿望并報以熱烈期許:自16日至23日,有超過4萬人次登錄到廣州市財政局的網站,該網站一度因為蜂擁而至的下載瀏覽而癱瘓,此前該網站一個月累積的訪問量才3萬人次。公眾對于公開的期待,可以把一周當一月來用,實在是只爭朝夕,“公共預算觀察志愿者”的創始人甚至認為,無論對于整個社會,還是對于志愿者團隊而言,推動預算信息的公開都遠比研究預算內容本身更加重要。
對于大多數并非專業人士的社會公眾來說,并不能從這些專業數據中看出多少問題,但能到自家的“菜園子”隨便轉轉,人們就覺得權利還在,就覺得監督是可以實現的,這就是一種陽光下的幸福。而對于大多數發音含混卻又極其蠻橫的“不予公開”或“恕不公布”來說,公開是一種民主,民主首先是公開。
事實上,公開預算是一個步驟。目前,公眾并不能從公開的部門預算表上看出多少實質性的內容,財政預算的具體內容仍有待于進一步細化。從公開的預算數據上,看不出支出預算中每個數字的具體計算過程,因而公眾也難以看懂每個部門預算的收入來源和支出去向,得到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難以發揮監督的實質性作用。比如,此次廣州公開預算了,公眾仍覺得難以從預算數字中找出公款招待、公車消費和公費出國這十分關注的“三公”消費的痕跡與漏洞。
因此,公開不厭早,在編制和審議財政預算時,除了涉及國家秘密之外,其信息就應向公眾公開,以使公眾參與到編制和審議財政預算的程序中來。在財政再分配的過程中,強化各級人大與政協對財政預算進行實質性審議的功能,動員社會各種利益群體參與到編制和審議財政預算的程序中來,合理地進行利益博弈與協調,充分地反映民意,在不同群體間進行公平分配的理財,從而也使預算執行與財政收支得以進一步的監督。
編制和審議財政預算階段的信息公開,將使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銜接,呼喚并推動一個適應各利益群體進行充分協調與充分博弈的預算安排制度產生。更早的預算公開及公平的理財制度,將使決策進一步民主化,而財政支出能足夠透明地接受群眾監督,財源征收的“患寡”也就能充分得到群眾理解。
有開始就有未來,有公開就寫滿了對公平的渴望,這一天終要到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