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體刊發了某國際投行關于今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額將從去年的30億美元激增到50億美元的消息;此前,還有媒體引述國外機構的統計數據報道說,目前中國奢侈品消費已占全球市場的二成五,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相關報道沒有披露具體哪類商品、哪些品牌被統計為奢侈品,所以這些數據只是一家之言,不必深究。但是許多國人前所未聞的世界頂級名車、名表、名牌服飾、名牌化妝品正快步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人自己也打造出“天價煙酒”、“天價月餅”都是不爭的事實。
筆者認為,經過幾十年艱苦奮斗,中國人總體上終于過上了小康生活,有資格,也應該追求享受型消費了。這一方面能促進人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力。但是享受型消費不等同于奢侈品的消費。在理論上,奢侈品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從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說,和抽大煙之類的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消費不同,奢侈品消費不是一無是處,所以不能明令禁止。但以中國現有經濟發展水平,奢侈品消費增長過快,占用過多資源,對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的弊端也是顯然易見的。僅從經濟方面看,中國的產業結構亟待升級換代,而升級換代所需的研發投入不足;許多城市中,與流光溢彩的中心區一街之隔的地方因為公共設施投入不足,仍沒改變“臟、亂、差”的面貌。所以,中國應該對奢侈品消費有所節制,把更多資源引導到研發、社會公共設施投入等更能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方面上來。
據有關報道分析,中國奢侈品的消費者主要包括少數官員、企業主和追求名牌的年輕“白領”人士。針對這不同人群,約束奢侈品消費的措施應該有所不同。
日前,被媒體曝光的那位公開場合抽“天價香煙”,佩戴名牌手表的某地方政府官員因貪污受賄獲刑。筆者認為,即使這位官員不貪不腐,在公開場合展示的天價煙、名牌表完全是靠親友饋贈,丟了官也完全是咎由自取。既然選擇了從政為官的道路,官員個人的言行必須維護政府的形象,這是現代政治的基本常識。對于各級官員,應該制定具體條例,明令要求時時處處保持“兩個務必”(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作風,尤其在公務活動中不準使用奢侈消費品。官員崇尚奢華而招致災禍的古訓實在太多太多了,“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約束那些平日節衣縮食,為求名牌而一擲千金的“月光族”、“啃老族”白領們的奢侈品消費,主要靠引導教化。這方面,媒體責無旁貸。奢侈品的推廣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下大本錢,利用媒體進行宣傳,而且往往不是生硬的廣告,而是借倡導“時尚”、“品味”之名,對年輕人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不犯法,不能明令取締,只能靠媒體從業人員出于道德良心,把自己的媒體當做社會公器,自覺向年輕人灌輸文明進步的生活觀念。尤其主流媒體,如果一面作為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宣傳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一面宣傳推廣那些并不適宜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程度的奢侈品消費,則應該受到有關紀律的硬性約束。
應該說,目前中國奢侈品消費的主要群體還是先富起來的企業家們。他們中,不少人當初文化教養不高,社會地位低下,胼手胝足創業發家后,想通過炫耀性地消費奢侈品,提高自己的形象和社會地位。這情有可原,但理性不足。對這些人,一方面要動之以情,引導他們通過把更多財富投入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從而提升個人形象和社會地位。生硬地進行“艱苦樸素美德”的宣傳教育,可能不起什么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誘之以利,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投資獲利機會,鼓勵他們將更多利潤投入到更高層次的擴大再生產過程。同時,進一步完善財務、稅收管理制度,嚴格限制企業主將個人奢侈品消費支出攤入企業生產成本。
至于利用非法、甚至犯罪所得進行奢侈品消費的行為,只能是對其繩之以法了。(陳曉彬)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