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市民紛紛反映信用卡在使用或還款時存在諸多問題,質疑信用卡的發卡銀行為何不講“信用”。銀監部門統計,今年上半年信用卡業務投訴居高不下,占銀行全部投訴的25%以上。
盡管不少人士都開始意識到信用考濫發引起的問題,盡管今年7月中旬銀監會就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禁止向未滿18周歲的學生發行信用卡,但現實依然讓人擔憂,就以筆者所在城市為例,工作人員走街串巷的“辦信用卡、送禮物”的現象依然不在少數,不少工作人員尤其熱衷向大學生發行信用卡。
信用卡不講信用表現之一在于信用卡本身不講信用。銀行不計后果地大規模發卡后,各方面服務和配套卻跟不上,各種問題就自然暴露出來了。還款渠道不暢導致信用受損、授信額度未到期就凍結賬戶、信用卡掛失后還遭到取現……上海銀監局今年上半年的統計顯示,信用卡投訴占銀行全部投訴的25%以上。
信用卡不講信用表現之二在于信用卡誘導他人不講信用。最典型的是向大學生及未成年人發卡。在辦信用卡比買車票還容易的情況下,不少“80后”、“90后”懷揣大把信用卡盲目消費造成入不敷出,不得已采取“以卡養卡”,致使財務和信用陷入雙重危機的“卡奴”已不是個別現象。
不難看出,在發卡量猛增的同時出現了兩個嚴重問題。一是造成大量“睡眠卡”的浪費。一項統計顯示,我國大約只有14%的持卡者使用循環信用;二是信用卡盲目地發放給不具有償還能力的申請人,引發社會問題——例如,不少學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習慣透支消費,自己無能力償還時就轉化為家庭問題,不少生活本來就拮據的家庭被銀行的濫發信用卡所害。
在金融海嘯沖擊下,居民收入遭受重創,我國的信用卡不良率已迅速升至3%,是兩年前的三倍,信用卡透支對金融機構的破壞性正從“潛伏”走向“顯山露水”,而信用卡壞賬率的大幅度上升,對不加節制搶占市場爭發信用卡的銀行來說也是一大風險。
也許有人會說,信用卡泛濫現象以及其帶來風險的主要原因在于監管部門在發卡行管理上的缺位,但筆者認為,其根源還在于銀行社會責任的缺失。
在尚未建立起完整公正的社會信用體系、在信用卡發放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程序規則和審查監控機制時,各大銀行卻為了爭取業務領地,在審核和發放信用卡的過程中對申請人的經濟實力、信用程度、還款能力、信息真實與否等都缺乏足夠的評估。如此,只注重眼前盈利,而忽視產品安全,顯然也是有悖于商業道德的。
筆者希望銀行在謀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自覺履行道德義務,對社會負起責任,積累一筆可觀的道德資本;要知道,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提高了產品和服務的聲譽,其發展的空間才能不斷拓寬。鄧子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