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到了稅源,或4萬億元投資讓財政承受了重壓,近來,稅務部門盡可能地開辟稅源或修補稅制漏洞,盯著那些可能常被忽略的小稅。國稅總局繼前段時間通知“年底雙薪將合并計稅”后,近日又要求企業向職工發放交通、通訊補貼等,在扣除一定標準的公務費用后,將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稅。(人民網9月16日)
17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財政部部長柯爾貝有一句名言:征稅的藝術就像從鵝身上拔毛,既要多拔鵝毛,又要少讓鵝叫——我們的稅務部門先是“雙薪合并計稅”,接著又是“補貼統統征稅”,這樣不講藝術地連續從鵝身上一根一根地狠拔鵝毛,肯定會引發鵝們一陣陣慘叫。“與民爭利”、“總盯著工薪階層”、“有本事去動壟斷國企”、“加重工薪階層負擔”之類的板磚,一定會雨點般砸向稅務部門。
這些稅收新政與工薪階層中的每一個人密切相關,意味著今后到手的工資將縮水一部分。作為一個被拔毛的鵝,我也想大叫幾聲,但總體上并不太反對這樣的稅收。一方面,對這些補貼征稅在法理上是說得過去的,因為隨著諸種福利的市場化和貨幣化改革,這些名為補貼的收入越來越成為“薪金所得”的一部分,依法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稅。其實許多單位以前對這些補貼一直在扣稅,新規定并沒有增加新稅而只是澄清了誤解和補上了漏洞,避免有些單位以形形色色的補貼逃避稅收。另一方面,反正補貼也沒多少錢,扣也扣不了多少稅,除了那些日進斗金腰纏萬貫的主兒能通過偷稅漏稅、逃稅避稅而大賺一筆外,我等小民永遠別指望在補貼上避點兒稅去富起來,這點兒稅納就納吧。
許多人和我一樣,其實并不反對這樣的稅收,只是擔心這樣的稅收最終只落到缺乏“避稅能力”的普通工薪階層頭上,那些補貼發得最濫的單位、補貼拿得最多的人卻能輕易逃脫稅收監控。也就是說,公眾并不患“交通補貼征個稅”,而僅僅是患不均,患不平等。
無論是交通補貼、通訊補貼,還是油料費、停車費,發得最多的單位并不是那些自負盈虧的一般企業,而是那些沒有經營壓力的壟斷性國企和納稅人稅收供養的單位。那些自負盈虧的企業,由于有利潤和成本壓力,因為錢都是自己賺來的,所以根本不可能給員工發多少額外補貼,不會在工資和薪金報酬之外支付更多成本,所以一般工薪階層的補貼是很有限的,各種報銷也是實報實銷。
只有那些沒有經營壓力、錢多得花不完的單位才會狂發各種補貼,一些壟斷性國企依靠壟斷賺來的錢不與國家分紅,又不能直接揣進私人腰包,高工資又容易暴露,最隱蔽和安全的方式就是通過形形色色的補貼“洗”到個人身上。所以這些單位有許許多多一般人看不見、想不到的隱性補貼,比如,前段時間曝光的中石化超低價團購商品樓,很明顯就是一種巨大的隱性補貼。一般企業怎么可能為員工報銷什么油料費、過路費、停車費、洗車費、修理費、保險費等費用,只有那些壟斷性國企和花別人錢的單位才會這么大把大把地“洗錢”。而交通補貼最多的,可能就是那些公車貨幣化改革的政府部門了,比如遼陽弓長嶺區領導每年能拿到8萬多元的車補,這才是征稅的大頭。
按理說,像壟斷性國企和一些公共部門形形色色、明的暗的補貼多如牛毛,他們才是“補貼計征個稅”的重點監管單位,可監管在他們身上常常失靈。一方面是他們有超強的避稅能力,能以各種形式將補貼隱蔽得很好,比如以低價團購商品房(一般企業在員工補貼上沒有避稅的利益驅動,反正承受稅負的是員工個人;而一些壟斷性國企在補貼避稅上卻有強大的利益驅動,因為補貼本身不正當);另一方面是缺乏充分監管,這些單位往往賬目很不清楚,稅務部門即使想明察秋毫也難以監管。這樣的監管失衡和權力勢差,很容易使原本應重點指向補貼繁多的單位的“補貼計稅”規定,最終指向一般企業和普通工薪階層。
柯爾貝只是說“征稅的藝術像從鵝身上拔毛”,但沒有說“不讓鵝叫的”征稅藝術是什么。那拔毛的藝術又是什么?最重要的一個向度肯定是公平,公平的稅負很大程度上能減少納稅人被拔毛時的痛感。此次鵝們因“交通補貼征個稅”而叫,叫的正是對不均的焦慮感。(曹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