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李市鎮部分村莊的3萬多名農民,多年來一直承受著“天價電”:電費一般在每度2元以上,每度二三十元也很常見,最高時1度電竟達61.9元。記者了解到,電費貴是因為沒有實行農網改造、電力設備陳舊老化。再往下追問,是因為重慶市電力公司和江津電企陽石電力公司不能達成供區移交條件,農民遂多年來遲遲不能享受農網改造政策。(《經濟參考報》9月15日)
這則新聞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重慶江津這些農民的忍耐性真的很偉大,多年來一直使用著電企質次價高的服務卻并無怨言,甚至干脆就自己想轍。比如,2007年5月,孔目村二組農民陳昌德當月只用了1度電,卻要承擔118度的損耗費,實繳電費達61.9元。再比如,70多歲的五保戶周長炯家里通了電,卻只用煤油燈,平時也不用抽水機,生活用水都是靠手提。國家農電改造的惠風,還沒有吹拂到這些地方,不知道這些可憐農民的忍耐,會不會讓那些兀自起勁打架的電企有些汗顏?
讓我們來看看電企為什么會“打架”?起因是供電區域的移交。江津區2001年即啟動農村電網改造,重慶市確定的唯一農網改造承貸主體是重慶市電力公司。而一直為江津區李市鎮這些村莊供電的是當地一家股份制企業江津陽石電力公司。要想實現農改,就必須由重慶市電力公司接收陽石電力公司的供區后進行。然而,雙方在移交的補償數額上產生爭執。后來,江津區政府提出“部分移交”的方案,重慶市電力公司認為是“只交骨頭不交肉”,也沒有達成共識,涉及千家萬戶的用電大事遂一拖再拖,擱置了起來。
從中可以得出這樣幾個判斷:
其一,國企也好,股份制企業也罷,這兩家企業爭執的并不是用電農民應得的權益,而是他們各自的利益。至少眼下,我還看不出來這兩家公司哪一家更代表公平和正義。兩家電企都在盡量地計算著自己的利益得失,全然不把大批民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即使是重慶電力公司這樣的國企,也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僅僅著眼于壟斷下的利益獨享。
其二,兩家電企都很有耐心,都很能沉得住氣,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兩家企業財力雄厚,是等得起的,至少,在這個過程中,江津電企陽石電力公司并沒有損失什么,破爛電線桿損耗掉的電,都已經均攤給每一戶農民了,管你是用了1度電還是7度電,都給你加上100多度的損耗。而重慶市電力公司也并無損失,農電改造晚就晚一些唄。這樣的僵持角力,只是苦了那些“天價電”下困窘的農民,無處可走,無法選擇,無能為力,他們實際上成了兩家企業博弈的籌碼。
其三,江津區那些農民基本上是無奈的沉默的一群,置身兩家電企中間,他們沒有任何好的辦法擺脫困境,只能撙節儉省,像少開燈、摸黑喂豬什么的。他們甚至都沒有質疑為什么會分擔那么多的損耗?這些所謂的損耗里面,到底有多大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或許,正是農民的這種忍耐才使得原本傲慢的電企變得愈加肆無忌憚。憑什么電企打架,就該農民為每度60元的電價買單?“天價電”之所以能夠暢行多年,正照見了部分農村令人落淚的悲哀現實。(胡印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