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500強”就像是一面鏡子,它照出的,不僅僅是經濟形勢和我國企業的實力,也照出了市場經濟背后隱身的行政權力。
在這份“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怪胎,那就是諸如沈陽鐵路局、北京鐵路局等各個鐵路局,他們竟然也成為500強企業之一。按照1990年7月頒發的《鐵路法》,鐵道部屬于國家機關,但又以企業的身份組織全國鐵路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安排產、供、銷。各鐵路局是鐵路運輸企業,卻又行使一定的行政機關管理職權,甚至還有公、檢、法,擁有司法權。鐵路法人是企業法人還是事業法人,這在國內一直沒有得到澄清。若將這十幾個鐵路局加在一起,鐵道部可能是中國最大的企業了。
這份榜單的吊詭之處正在于此。事實上,每個頭頂國字號的國有企業何嘗不是這樣。他們的領導頂著副部級的帽子,擁有國家給予的管制權和壟斷權,他們在市場中翻云覆雨、牟取暴利。更重要的是,國企的壯大,也同時意味著民企的相對削弱。在這面“中國企業500強”的鏡子中,也看到了民營企業的生存困境。
到目前為止,民營企業吸納就業人口已超過1億,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超過60%。改革開放30年來,民營企業從最初的小攤小販,歷經重重阻礙終于長成撐起國家經濟半邊天的大樹。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里,民營企業就一直都被視為國有、集體經濟的“補充”,所有制的歧視無處不在。在融資領域,我國證券市場建立的初衷,就是為解決國企資金困難而作的嘗試。直到今天,在部門利益的阻礙下,許多行業仍然設置了過高的進入壁壘,形成壟斷暴利,而民營企業則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有人曾對各種類型企業的平均壽命作過統計,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40年,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2年,中國大中型企業平均壽命7-8年,而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3年。這種現象的存在固然可以歸結為民營企業缺乏戰略管理和有效的組織構建,但是,其中的體制性因素我們也不能忽視。(彭興庭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