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擺著“中國移動甌海分公司”通行證的商務車停在溫州市高教園區里,打開側門,車廂底部、座位上竟平鋪著200多部通話中的電信手機——與這一幕相對應的是,近來頻頻有中國電信天翼手機用戶反映,在溫州高教園區用天翼手機撥打中國移動號碼經常出現無法接通或掉線。這究竟是移動公司員工所說的“為測試電信網絡”,還是3G產業的惡性競爭?(9月9日《東方早報》)
傳說中的3G惡性競爭,早已熱鬧很久了,發生在溫州的這一幕,為之做了最生動的注腳。據傳移動最近有很多這樣的車開出來,成天就在大學城里開來開去,幾十輛車,里面有幾千部電信手機,24小時就在同一個電信基站附近同時保持通話,讓電信的手機網絡部分擁堵,造成部分學生買的電信手機無法正常通話。
據悉,工信部已經知道此事,浙江通信管理局也在調查這一事件,近日會有專家組抵達溫州徹查此事。究竟是“測試網絡”還是惡意干擾,不久應該就能見分曉。
按理說,行業競爭對消費者而言肯定是好事,尤其是電信這樣的相對壟斷行業,幾家巨頭之間的激烈競爭,不僅是消費者非常樂見的,也應該是正常市場經濟中的必然現象。某種意義上,惡性競爭或許也比沒有競爭要好。問題是,行業競爭的合法途徑如此之多,為何電信巨頭偏偏不惜使用這樣的手段呢?
有電信專家表示,“一方付費購買并測試其他運營商的網絡并無違法”,但我想,這肯定不是可以侵犯其他普通消費者消費權益的理由。惡性競爭與合法競爭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前者通常并不能給普通消費者帶來增量利益,相反卻會讓競爭對手的普通用戶連帶承受損失;而后者卻總是能直接或間接地為消費者帶來“漁翁之利”,競爭結果通常會以服務價格下降或服務質量提高的方式呈現。
認真梳理電信行業的各種競爭行為,不難發現這樣一種惡性的競爭:一方面,在漫游費、通話費等電信資費問題上,幾大巨頭往往能夠默契地達成利益聯盟;另一方面,針對競爭對手的各種方式的詆毀攻擊卻屢有發生,甚至不惜使用一些手段去破壞競爭對手的通信硬件設施。事實上,發生在溫州高教園的一幕絕非孤例,2004年鐵通正式運營后,鐵通在全國各地的通信光纜就曾多次莫名其妙地被人為割斷,導致大面積通信故障。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電信企業都是國有企業,但中國電信去年的利潤還不如中國移動。我們常說國企是全民所有,因此評價國企不能限于簡單的利潤考量,它更該承擔起國企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然而,不良的電信競爭表明,一些電信巨頭競爭的中心并沒有放在提升自身網絡品質和服務能力上,不是致力于為消費者帶來物美價廉的優質電信服務;相反,卻樂于使用最惡劣的手段去攻擊對手,以便在本已高度壟斷的市場上坐享更為豐厚的壟斷利潤。(舒圣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