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問題不是政策而是如何落實 應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
主持人:董相楠 周玫子 劉 靜
嘉 賓:劉迎秋(中國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劇錦文(中國社科院經濟所資本理論研究室副主任)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醞釀的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20條意見,目前已修改形成了第二稿。本次“新20條”脫胎于2005年國務院3號文件(即“非公36條”),是拉動民間投資增長的政策保證。就如何為民間投資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我們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資本理論研究室副主任劇錦文。
民企經營環境有所改善
問:民間資本當前的發展狀況如何?當前我國民間資本發展面臨的障礙是什么?
劇錦文: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資料,截止到2008年底,實體性民間資本大概有11萬億元。此外,存在于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期貨、外匯等市場的虛擬性民間資本總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近來由于中央連續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特別是放寬對中小型民營企業貸款的限制,一些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尤其是融資環境有所改善。
但民間資本在壟斷性行業中比重較低,如電力、電信、郵政、金融、煙草、石油、鐵路、航空等,都在10%以內。
劉迎秋:事實上就民間資本現在的狀況來看,進入壟斷行業早就不存在任何制度性障礙。先是2005年國務院出臺“非公36條”,明確提出“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在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行業和領域,加快進行改革,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緊接著,《反壟斷法》和《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相繼面世,都為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掃清了制度上的障礙。因此,最大的障礙不在于沒有政策扶持,而在于政策的落實還不夠。
民間資本蘊藏巨大能量
問:怎樣看待民間資本壯大對于經濟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劇錦文:從深層次看,產權關系清晰的企業制度有助于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因此,產權關系明確的民營企業、民間資本就應當鼓勵;其次,民間資本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只有啟動民間投資才能真正實現中國經濟向內需型的戰略轉變;第三,民間資本的參與有助于打破壟斷;第四,近些年一些民營企業迅速壯大,需要新的投資領域,因此需要放松一些限制,給民間資本更多的投資機會。
劉迎秋:民間資本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多和更大的貢獻。突出作用表現在對就業率的拉動。我國新增就業的75%以上是由600多萬家民營企業吸收的。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就是促進就業,這完全符合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要求。
另外,扶持民間資本還有助于國民福利水平的提升。允許民營企業進入至今仍由少數“國”字頭企業控制的壟斷性行業,不僅有助于打破壟斷,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和健康的價格形成機制,從而有助于從根本上促進社會福利的改進與提升。
民間資本將進入金融領域
問:如何進一步鼓勵、引導民間資本的發展?
劇錦文:此次國家發改委醞釀的“新20條”雖未正式出臺,但從目前已經透露的內容來看,與“非公36條”相比,“新20條”更側重政策的操作性。比如進一步規定了民間資本可以進入的產業領域;對民營企業在投資研發、購置先進設備以及個人收入等方面的稅收減免等等。
另外,“新20條”特別提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可謂意義重大。如果有大量中小型金融機構存在,就能夠與大金融機構形成合理分工的局面。小型金融機構更了解中小企業,具有信息優勢和決策優勢,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國有大銀行留下的市場空缺。
同時,由于金融業具有較高的獲利空間,民間資本愿意進入,這也解決了民間資本要求拓寬投資領域的需求問題。
劉迎秋:我們應該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盡快落實和完善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出臺的關于促進民間投資增長的政策和意見,保障民間資本和國有資本平等競爭、平等進入。不論經濟發展呈現順利還是困難的局面,都要堅持給予民間資本同等待遇。而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更要注意保護民間資本,要支持、引導兩不誤,使之規模擴大、質量提升、技術含量提升、管理方式不斷完善,形成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平等競爭的局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