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的最大買家,該國的經濟利益是與中國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連續10多年的經濟增長紀錄,連澳大利亞人自己都承認,是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他們的經濟繁榮。
中國兗州煤業股份公司正就現金收購費利克斯資源公司進行深入談判。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兗州煤業可能以每股約20澳元收購費利克斯資源,收購估值約31億美元。若交易達成,并得到監管機構放行,這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海外收購之一,而且是中國迄今在澳大利亞做成的最大一筆交易。
在力拓間諜案處于風口浪尖時,兗州煤業出手并購澳大利亞煤礦,引起全球關注。路透社日前發表評論認為,盡管中澳關系在力拓間諜案后陷入低潮,但中國企業進軍澳大利亞礦產領域的步伐并沒有停止。為了規避交易中可能面臨的政治阻力,更多的中國企業在進行投資并購時,將目標瞄準了澳規模較小的礦產企業。
中國企業的出發點是對的。與投資令人頭疼的美國國債相比,在全球展開能源并購,對于目前手握大量外匯儲備的中國而言,是一件再聰明和重要不過的事情了——如果一系列全球能源采購計劃獲得成功,既可以讓自己安全渡過金融危機,又為國家未來幾十、上百年的發展奠定基礎。
不過,此次交易能否獲批,將直接反映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企業收購該國煤礦的態度。根據澳國內相關規定,雙方簽訂協議后,作為收購方的兗州煤業需要向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進行申報。因此,交易能否獲批仍需要觀察。
作為澳政府咨詢機構的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在審核中國投資交易時往往十分嚴格。今年以來,中鋁注資力拓、華菱增持FMG、鞍鋼投資金必達、五礦并購OZ就經歷了這個委員會的審查,但真正過關的只有五礦并購OZ。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李朝林認為,在中澳關系風波尚未平息的情況下,澳政府將不得不在審查中澳交易方面變得更加慎重。相比較而言,澳政府更愿意礦山被出售給本國礦產企業,比如此前的必和必拓合資力拓。而在中國企業的全面收購案中,除了此前五礦收購OZ之外,其它的全面收購基本不成功。
澳大利亞外商投資審核委員會此前也明確表態,希望外國企業只持有澳大利亞公司的有限股份,而非全面控股,而作為中國排行前五位的兗州煤業無疑不符合該要求。這個表態明顯地帶有一定的傾向性。但從中國企業在澳并購的教訓來看,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因為兗州煤業并不是第一個在澳大利亞投資過程中遭遇同樣難題的中國企業。
應該說,中國是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的最大買家,該國的經濟利益是與中國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連續10多年的經濟增長紀錄,連澳大利亞人自己都承認,是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他們的經濟繁榮。過去幾年,在這塊世界上最小的陸地同時又是最大的島嶼上,中國企業的訂單引領著一輪又一輪的采礦熱潮。而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至2006年,中國企業累計在澳投資金額大概為30億澳元。2006年以來至2008年底,累計數據已達300億澳元。
然而,一些澳大利亞人一邊歡迎中國企業前來投資,一邊卻又日益憂心支撐其經濟命脈的重要資源行業為外資所控。例如中鋁與力拓的并購案被否定就是一個例證。中鋁與力拓達成的交易協議原本被視為“普通決議”,僅需要50%的股東支持就可通過。但有不少股東反對這一協議,認為出售的股權太多。表面上看,這一交易是被股東否定的,但背地里卻是澳政府在進行干預。因為否決五礦收購案,同樣顯示了澳政府的經濟戰略。
如果此次讓兗州煤業成功收購費利克斯資源公司,中國煤企將在澳大利亞建立一個“橋頭堡”,為今后更多煤企進軍澳大利亞煤炭領域打下基礎。顯然,這是不符合澳大利亞利益的,也是其政府不希望看到的。而否決兗州煤業并購,阻止中國企業進軍澳洲煤企,不僅可以保證澳大利亞企業在并購談判中擁有較大話語權,而且還可以在未來進軍中國市場時擁有有力的交換籌碼。
因此,兗州煤業并購費利克斯資源公司沒有多少勝算,而被澳大利亞政府否決的可能性更大。它一方面表明中國企業進軍澳大利亞不會一帆風順,來自非經濟因素的種種干擾總會不斷影響中國企業的整體海外戰略;另一方面也顯示,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崛起確實懷有復雜心態,阻止中國企業并購資源資產,不過是其將經濟政治化的一種自然選擇和結果。(邱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