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三日電 題:庫存調整助推反彈 中國經濟“謹慎樂觀”
中新社記者 俞嵐
中國經濟在二季度錄得百分之七點九的增長。這是自二00七年三季度以來GDP同比增速連續七個季度回落后的首次提速。加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增多,市場情緒近來頗顯樂觀。
不過,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室主任牛犁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雖然較為明顯,但經濟增速尚未達到潛在的增長區間,對經濟形勢應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上半年,中國GDP增長百分之七點一,為一九九二年以來同期最低。亞洲金融危機之時的一九九八年上半年,中國GDP增幅為百分之七點二。過去三十年,中國GDP年均增幅達到百分之九點八。
毫無疑問,政府的大筆投資對此輪經濟回升作用顯著,但牛犁指出,庫存調整的影響亦不容小覷。一季度,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百分之二十八點八,投資需求拉動GDP增長兩個百分點。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百分之三十三點五,投資拉動GDP六點二個百分點。盡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差距不大,但投資需求對經濟的貢獻卻呈倍數增長,庫存調整在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位專家指出,去年中國經濟“一夜之間”急劇下滑,主要是因為“去庫存化”,眾多企業當時在生產、批發、零售各環節上快速、大幅削減庫存。到今年二季度,庫存調整基本到位,不少行業開始回補庫存,是經濟反彈的重要因素。
他由此判斷,當前的經濟回升并非完全是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力量強勁,因此回升的基礎仍不牢固,趨勢性復蘇的態勢并未完全確立,真正復蘇的基礎應是企業開始新一輪大規模固定設備更新投資。
中國內需的增長在上半年相當迅速。無論是投資,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物價因素后的實際水平,甚至要超過中國在上一輪經濟擴張期的最高峰。但為何GDP增幅從當初的百分之十三點多降至如今的百分之七點一?牛犁指出,外需不振拖累了中國經濟。出口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但上半年,凈出口下拉中國GDP增長負二點九個百分點。
美聯儲近期發布報告稱,美國經濟已基本企穩。歐洲和日本經濟也出現回暖跡象。不過,牛犁認為,二00九年內,世界經濟只能是負增長的程度有所減緩,不可能顯著改善。美國會略快于歐、日復蘇,但其經濟年內仍將“較為困難”。特別是隨著失業率的持續攀高,民眾收入增長趨緩,發達國家的消費短期內估計很難有起色,對中國的外部需求環境不能盲目樂觀。
牛犁的這一判斷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看法相仿。該組織預計,二00九年世界經濟將收縮百分之一點四,是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美國、歐元區和日本分別下降百分之二點六、百分之四點八和百分之六。全球貿易量將下降百分之十二點二,為二十七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牛犁表示,從經濟周期的角度看,過去的幾年恰恰是二戰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一段時期,“而高增長也意味著調整需要更長的時間,經歷更深的幅度”。對于長期過于依賴外需的中國而言,應當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如果單純按GDP口徑核算,外需對中國GDP的下拉作用還不算特別顯著。但牛犁表示,我們不僅要看到出口的直接影響,還應高度關注為出口提供服務的相當一部分產能過剩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強調說,“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息息相關,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