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負增長恰恰說明,山西的經濟結構之畸形的程度有多嚴重。更重要的意義則在于,山西GDP的升降,對我國經濟增長觀、經濟結構調整等都有值得分析的標本價值。
山西省上半年GDP同比下降4.4%,低于全國GDP增速11.5個百分點,成為全國唯一的負增長省份。這么一份“另類”的成績單,在一個以GDP為考核官員政績績效的主要甚至唯一指標的機制下,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深思也就不足為奇了。(7月29日《南方都市報》)
對于山西GDP出現負增長,媒體上正面評價頗多,認為這是山西下決心與“紅(帶血的)”與“黑(高污染)”GDP決裂的重要一步。不可否認,這樣善意的評論的確有一定的數據的支撐,比如,山西為了告別“帶血”的GDP,通過兼并重組減少礦井1300多個。但如果將山西上半年GDP負增長主要歸結于結構調整和“科學發展”,可能是對其意義的過度拔高!吧轿鳜F象”有結構調整的因素,但結構調整絕不是山西GDP負增長的主要因素。事實上,GDP負增長恰恰說明,山西的經濟結構之畸形的程度有多嚴重。
首先,看看山西的產業結構,基本可以稱之為重工業經濟和煤炭經濟,重工業占90%,煤及與煤相關產業占工業產值80%。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的跳水和外需的減少導致四大主導行業“煤、焦、鐵、電”產量和價格雙雙高臺“跳水”,1至5月份,全省工業增加值下降22.5%,出口總額下降72.7%。這“四大天王”,曾經帶動山西GDP連續7年以13%以上的奇跡增長。而在他們遭受重創的情況下,山西GDP出現“負面現象”就成了必然。可見,GDP下滑的主因并非對煤炭企業的關閉和重組,而是價格和需求的下滑導致。
其次,在上半年舉國以投資帶動GDP增長的熱潮中,山西也沒有置身投資大潮之外。上半年,山西投資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升溫,共完成投資1547億元,同比增長35.5%,超出全國平均值,依然成為拉動經濟的最主要力量,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只有18.4%,比去年同期差幅擴大了13.7個百分點;在就業和民間投資上,兩個數據可以說明山西和全國的情況大同小異,一是一季度全省中小企業數量同比減少8000多個,二是從業人員減少50萬人。這說明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仍是中流砥柱,消費沒有起色,而出口大幅滑坡,山西就是全國的縮影。
第三,在山西GDP出現負增長之后,山西統計局的官員表示,山西依然會完成保8的目標。但是,在煤炭、電力、鋼鐵等產業的回暖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實現這樣的目標不太樂觀。下半年山西要真的完成8%的全年目標,意味著下半年經濟增長至少達到12.4%,而這是山西經濟最好的時期才有的表現。
山西省煤礦安全監察網公布的信息顯示,上半年,山西省各類煤礦復產、復工礦井共633座,占到全部生產和建設礦井的1/4。業內人士表示,這表明山西正在加速復產。隨著煤炭企業逐步復產,6月份山西省工業首次實現9個月來的正增長。這一切都表明,山西似乎并不愿意戴上“結構調整”典型的這頂帽子。
出現GDP負增長,山西沒有掩飾,不人為拔高,這都值得肯定。更重要的意義則在于,山西GDP的升降,對我國經濟增長觀、經濟結構調整等都有值得分析的標本價值。(學者 馬光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