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9日電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牛犁和中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29日做客新華網訪談,解讀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專家表示,定價機制中對“22個工作日”等有意模糊化的處理,有助于避免投機、囤貨等現象的出現。
主持人說,現在來討論一下現在這個機制里制定的這22個工作日。因為這22個工作日,包括這次油價正好是在這個節點上進行了調整,那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和顧慮呢?就是會有一些會有囤積居奇,他看著國家油價在上漲,說一個月之后保證會上漲,那我先囤著或者不賣,這種情況網友擔心得比較多。
牛犁表示,這個問題以前發生過,就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有一次成品油完成盯住了新加坡市場,而且規定幅度超過了百分之多少、持續多長時間就必須得調,那是相對死的機制,因為很清楚,大家一算都很清楚,這就導致了投機、囤貨,甚至快要到調的時候,出現了盡管油很多,但是大家加不上油的局面。我個人理解,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有意模糊化的處理,一個是連續22個工作日;第二個還要移動平均;第三,還是作為布倫特、新塔(音)三地還要加權處理,簡單處理別人還好算,但是加權權重是多少是不被更多人了解的。所以這樣的處理有助于模糊化,而不是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到了22個工作日就必然調整,包括調整幅度不見得是漲多少就調多少。
所以,至少最近幾次的兩漲一跌是完全按照這個做的,但是現有的機制規定是我可調但并不必然調,所以這就預留了一定的時間,調整的幅度還要根據宏觀經濟的基本形勢、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市場供求關系這些都來控制一下,這也有助于避免投機炒作的因素。
王震表示,囤積或者投機即便是完全市場化都會存在的,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只不過我們的調價周期稍微長一點點,至少是一個月的時間來調。這樣大家可以回頭算,會增加一些這樣的風險。但是剛才牛主任也提到了這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而且現在很多人并不清楚真正是怎么算出來的,大家想得也都不完全一樣,我覺得這也是政策的高明之處。
大家都在講22個,但是誰也不完全明白,而且你會看到大家算得都不太一樣。那我覺得既然我們是市場經濟國家,發改委有一定程度的管制價格權力,他當然不能完全透明,完全按照那個執行了就不是目前這個階段能承受得了。 (據新華網直播文字整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