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呈現明顯的企穩回升態勢。筆者認為,當前經濟企穩回升,從性質上看只是出現了一定轉機,還談不上是轉折,更不能認為經濟已經全面復蘇。目前還不宜過早地收緊宏觀經濟政策,而應繼續保持必要的政策刺激力度,下大力氣夯實經濟回升的基礎。
出現積極變化
當前經濟出現積極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擴大內需政策效應基本上結束了“去庫存化”階段。在經歷連續兩個季度大幅度庫存調整之后,二季度工業產成品增加額為1450億元,較一季度凈增加3470.6億元,企業已經開始進入溫和的庫存回補階段,劇烈的庫存調整基本結束。因此,擴大內需政策對即期生產的拉動作用更加明顯。目前有60%以上的行業生產增長加快,近60%的工業產品生產加快,尤其是發電量和鋼材等主要工業品生產增長明顯加快。
擴大內需政策成為經濟出現轉機的主要動力。今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5%,比一季度加快4.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6%,同比加快3.7個百分點。消費需求并沒有因為就業減少和居民收入下降而下降,尤其突出的亮點是,汽車、房地產兩大主導產業銷售增長加快,分別增長31.7%和17.7%。
市場信心持續增強。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3.2%,已經連續四個月跨越擴張——收縮分界線,表明制造業的擴張具有持續性。消費者信心指數在今年3月觸底后開始反彈,5月份回升到86.7。尤其是股票市場在全球股市普遍低迷的情況下,中國股市由最低1600多點一路上行至目前3300點以上,表明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然而,盡管當前經濟出現了上述積極變化,但增長基礎并不穩固,政府驅動型特征十分明顯,民間投資信心尚未完全恢復,消費需求增長后勁不足,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狀況未見根本性好轉,產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如果現在改變政策姿態,調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就有可能出現反復甚至再次探底。
夯實經濟回升的基礎
繼續維持當前來之不易的積極經濟走勢,在認識上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高度重視外需變化對我國需求格局的影響。上半年,在凈出口下拉GDP增長2.9個百分點的情況下,GDP增長7.1%,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已接近8%,因此有人樂觀地認為外需已不是影響中國經濟的主要因素,甚至認為本輪經濟下滑主要是由于大規模存貨調整引起的,外需是次要因素,進而推理只要存貨調整結束,即使沒有刺激政策,中國經濟仍可保持8%左右的增長。
實際上,外需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能簡單地看其對GDP的直接貢獻,更重要的是對經濟增長的間接拉動作用,包括產業、就業和收入以及投資和消費比例關系等,這也正是政府千方百計穩定外需的目的所在。從長期來看,我國經濟增長將主要由投資和出口拉動,逐步轉向投資、出口和消費三大需求共同拉動,但短期內,外需仍然是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變量因素,這也是判斷本輪經濟是否出現或何時出現轉折性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外需下降導致的總需求減少并不是由消費需求增量補充的,而是由行政主導型投資補充的。我國消費增長盡管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但是基本的需求格局并沒有改變。在民間投資沒有及時跟進的情況下,行政主導型投資是臨時性的、不穩定的。在消費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穩固確立之前,任何短期政策對出口下降的臨時性補救都是不可靠的。換句話說,在大的需求格局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外需對經濟復蘇的重要性是始終不能忽視和回避的,這是判斷經濟走勢是轉機或轉折的一個重要依據。
目前,我國外需仍在惡化之中, 4、5、6月分別下降26.4%、22.6%和21.4%,降幅雖然逐月縮小,但整個上半年出口同比降幅達21.8%,下半年出口實現正增長難度依然較大。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部分經濟數據好于預期,投資者信心有所恢復,經濟衰退趨勢明顯趨緩,但是美國實體經濟仍在下滑之中,特別是房地產市場仍未企穩,6月份美國的失業率高達9.5%,實體經濟何時見底還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即使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如多數預測那樣,在2010年可以實現正增長,其復蘇之路也將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出口在中國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增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約占GDP的32%,占制造業市場銷售份額40%左右。因此,在國際環境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我國外需尚未擺脫疲軟態勢的情況下,國內經濟出現轉折性變化或全面復蘇尚需時日。
二是謹慎看待“回暖”指標。政府主導型投資對當前經濟回升起了決定性作用,民間投資和生產剛剛開始有所回升,信心還不穩定,經濟自主增長機制尚未形成。消費增長主要是家電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短期政策刺激的結果。就業和收入下降對消費的負面影響將會逐步顯現。房地產市場剛剛有所回暖而新的不穩定因素又有所暴露。此外,產能過剩問題還沒有根本性好轉,企業利潤大幅下降將影響工業生產和投資增長的可持續性。因此,我們必須對下一步經濟回升過程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要有足夠的估計,目前還不宜過早地收緊宏觀經濟政策,而應繼續保持必要的政策刺激力度,下大力氣夯實經濟回升的基礎。
三是過早緊縮貨幣政策不利于經濟穩步復蘇。目前CPI和PPI仍處于負增長區間,且降幅仍在加深。CPI從2月份由負轉正后,6月份下降1.7%,PPI由年初-3.3%下降至6月份的-7.8%,雖然CPI和PPI下降主要是受翹尾因素影響,但是總需求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核心通脹率由今年初的-0.5%擴大到5月份的-1.3%,足以說明這一點。目前之所以有人擔心通脹,主要是今年以來貨幣信貸增長過快,以及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在國內外市場普遍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從貨幣到價格的傳導時滯大大延長,短期內貨幣政策的著力點還是應該繼續放在給企業“輸血”、給市場“造血”上,過早地防通脹會傷及實體經濟復蘇的微觀基礎,特別是會傷及剛有起色的民間企業投資,可能會得不償失。與此同時,要高度關注資產價格,采取必要的監管手段,防止資產泡沫化。(樊彩躍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