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明白,股市樓市泡沫只是繁榮和復蘇的假象,而不是根本上的復蘇,只是經濟復蘇的虛假反映,只會釀成更大金融風險。
大型上市公司特別是國有企業不能是“地王”的創造者,也不應該是。希望國家出臺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6月,10大上市房企(保利、復地、富力、華潤、金地、綠城、萬科、雅居樂、招商、中海)土地儲備金額環比增長74%。其中萬科、保利、金地、華潤四大上市房地產企業共新增土地11幅,金額達到107億元(7月14日《上海證券報》)。
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火熱火爆,在火熱火爆中也暴露出迷局甚至亂局一片。從土地市場看,2007年的“地王”現象重現,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造就“地王”現象的竟然是國字頭開發商。6月下旬,在北京,先有成都中澤摘走奧運村鄉“雙料”地王;隨后中化方興不甘示弱,40.6億元拿下廣渠路15號地,創造北京地王的“新紀錄”;在上海,當地國企綠地集團拿下“今年上海最貴地”,投資金額達12億元;在廣州,廣州城建集團競拍下今年的廣州地王,溢價高達154%;不光是北京地王、各地地王頻頻出現,一線城市里還史無前例地出現了“區縣地王”的新稱呼:保利地產憑借一次加價2.4億元成為大興新樓面“地王”的擁有者……“地王”的出現時間頻率和刷新速度,都超過了2007年。與此同時,“土地”爭奪戰也隨之產生。10大上市房企土地儲備金額超常增長外,萬科、保利、金地、華潤四大上市房地產公司6月竟然囤地金額達到了100多億元。
國企不斷刷新“地王”,大型房企爭相購地囤地,一條“高調買地、提價賣房”的軌跡就勾勒出來了。大型房地產企業和國有房地產企業“交相輝映、百舸爭流”式買地、囤地,接著將通過集中囤地方式壟斷未來樓市資源,再以不斷的房價上漲消化土地成本,最終導致房地產資源越來越多地向大型企業集中。從市場表現上來看,大型房企的房價漲幅和土地儲備增長速度均快于市場平均水平。可以說,在這輪房地產暴漲中,國有房企和大型房企扮演了重要角色。
國有房企和大型房企如此買地、囤地、創造“地王”的底氣和實力來自哪里呢?底氣來自企業本身的長期積累和規模實力,更來自“國有”和“大型”這個頭銜。在這輪寬松貨幣政策指導下,信貸投放突破了歷史水平,僅上半年就達到了7萬多億,加之,4萬億投資正在實施中。正在復蘇的經濟根本消化不了這么大規模的流動性。而市場中的流動性是要尋找投資機會的。股市、樓市就成了消化多余流動性的兩大市場,就成了富裕流動性要尋找的投機機會。而在這次信貸大投放中,國有企業和大型上市公司是銀行的寵兒,特別是房地產企業。這些國有房企和大型上市公司就利用從銀行借來的大量貸款開始瘋狂買地、囤地,造就了“新地王”的出現。
“地王”的最終買單者是購房人,而不是開發商。“地王”必然推高房價,這毋庸質疑。高房價的最終負擔者是購房人。是買房者消化了“地王”創造者的成本。反過來,高房價必然引誘開發商創造更多“地王”,刷新“地王”紀錄。“地王”和房價對于市場、購房者來說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關系。
當前我國經濟確實沒有從根本上走出金融危機陰影,企穩跡象的基礎還相當脆弱。財政和貨幣政策確實不到轉向的時候。但是,如果不調整結構,不嚴格監控信貸資金投向,使得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產領域來創造一個又一個“地王”,進而推高房價。那么,這種以高房價為標志的經濟復蘇,我們寧可不要,百姓也不認可,只能給社會帶來不利因素。必須明白,股市樓市泡沫只是繁榮和復蘇的假象,而不是根本上的復蘇,只是經濟復蘇的虛假反映,只會釀成更大金融風險。
大型上市公司特別是國有企業不能是“地王”的創造者,也不應該是。希望國家出臺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作者:常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