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翻番、黃金一度再次逼近每盎司1000美元、樓價反彈、食用油漲價……雖然昨日統計局公布的5月份CPI、PPI增幅仍然雙雙為負,經濟依然在通縮邊緣游走,但物價局部上漲的態勢已經出現。股票市場上“通脹預期”也成為機構投資者們近期津津樂道的主題,資源資產類個股紛紛飆升。
對于危機后的全球經濟而言,通縮伴隨衰退而生,為此世界多國為“救市”大開印鈔機,并把利率降至零附近,希望經濟盡快走出通縮的泥潭,走向復蘇的正軌。由此來看,通脹的再度出現是好事;但也有人擔心,資產和資源價格的上揚,更多來自流動性泛濫帶來的貨幣貶值壓力,而非真實需求的拉動,不排除經濟有陷入“滯脹”的新險地。
CPI何時可以轉正?如何正確看待局部通脹背后的實質?針對當前的“通脹預期”,又該采取怎樣的投資決策?無疑這是當前經濟和投資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耐人尋味的是,人們不久前還在哀嘆通縮威脅依然存在,如今又擔心會引發新一輪通脹。如何正確看待局部通脹出現的原因和后續影響呢?
不必為通脹陰影恐慌
實際上,本輪物價的變化焦點主要來自PPI,而其中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揚,原因是美元持續貶值對商品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撐,石油、黃金價格的大幅上揚更是直接帶來了通脹預期的升溫。大成基金分析稱,5月份美元加速貶值,國際油價在此期間快速攀升,是對美元急挫的正常反映。另外,國內外經濟有所企穩,原油需求隨之增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原油價格。雖然目前來說全球經濟尚未完全好轉,但歷史規律表明,大宗商品價格會提前上漲以體現市場對于未來經濟復蘇的預期。
但這一過程的持續性仍有待考察。對中國的工業化國際比較和經濟周期研究有獨到之處的長江證券策略分析師周金濤認為,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資源價格的反彈不能改變美國經濟通縮的現狀,反而減緩了經濟復蘇步伐。而沒有外需的恢復對中國的龐大產能來說,經濟自我恢復也會非常緩慢。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實體需求還沒有恢復,資源品的價格就已經上漲,這反而會阻擋經濟復蘇的步伐。
市場上對于惡性通脹正在逼近的擔憂,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德曼也表示了質疑,他認為目前在經濟方面并無任何通脹壓力的跡象,只有在蕭條和失業消退之后,通脹風險才開始凸現,“唯一值得我們害怕的是通脹恐慌本身。”
國內出現的局部漲價現象,是否會引發全面通脹呢?國家統計局官方報紙《中國信息報》日前發表的一篇名為《2009年一季度經濟述評:物價調控應標本兼治》的文章稱,受前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國內產能過剩、企業利潤下降、外需明顯萎縮及翹尾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各類物價全面走低,而且未來幾個月還將有一個慣性走低的過程。但近期一些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出現了企穩回暖的跡象,物價回升的動力逐漸增強。
對于目前熱議的通脹預期,部分學者也存在異議。雖然現在普遍把美元貶值預期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視作通脹已經來了,但大宗商品價格漲了并不意味著真實的通脹,除非大宗商品上漲會通過成本推動帶來工業品和消費品價格的全面上漲,也就是PPI和CPI同比為正。但這一點目前還沒有出現。
“現金為王”已不合時宜
按照傳統的投資理論,在通縮時期,持有現金是最佳的選擇,因為企業盈利不佳,資產也隨時有貶值的可能,但是各國央行大舉“撒錢”的現今,顯然持幣已不是理想抉擇。
日本利率已經接近于0,英國央行再次降息至歷史低點,各國的常規貨幣政策運用空間目前已經接近枯竭,除了多印錢外基本已經無計可施。但印錢這種行為的危險性不言而喻,一旦經濟好轉,各國央行為避免“扼殺”復蘇的萌芽,未必會積極將此前釋放出的流動性收回,這將給遠期全球性通脹帶來了莫大的壓力。
“從全球范圍看,歐美各國紛紛采取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向全球市場注入了巨量流動性,中長期全球通脹是可以預期的,物價下行只是短期的現象”,新世紀泛資源靈活配置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王衛東的觀點代表了目前國內機構的主流看法。從經驗上看,在經濟從復蘇的初期,通脹會快速反彈,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石油、煤炭、有色等資源類大宗商品的價格也總是上漲最為迅速的。
對投資者而言,決定投資決策是預期而不是現在。在“通脹預期”的推動下,不少資金已經開始在煤炭、有色、地產等個股上積極布局,也帶動了相關個股股價的大幅飆升。另外,雖然樓價并不計入CPI,但是對很多城市居民而言,相對于食品占大頭比重的CPI,樓價反彈帶來的通脹壓力更為迫切。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建議,“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不能再現金為王了,現在可以重新配置股票、尋找性價比比較高的房子。”(肖明)
-投資市場
樓價全國普漲,房價回歸2007年高峰水平
現象
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對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情況的最新監測顯示,新建住房銷售價格5月環比上漲0.6%。比較3月環比0.2%漲幅及4月環比0.4%的漲幅,漲幅逐月擴大0.2個百分點。
雖然5月房價同比下降0.6%,但在這70個城市中,新建住房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有60個,廈門、深圳、長春等城市漲幅居前;環比下降的城市僅有6個。而在二手房方面,房價同比、環比均為上漲。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7%。
樓市漲價在最近一兩個月內尤為明顯。前不久的端午小長假,廣州大多數新盤價格都比“五一”時的報價每平方米高出兩三百元。調價較大的有珠江新城的新盤星匯云錦,“五一”報價是2萬元/平方米,目前的報價已調高至2.2萬元/平方米;天壽大廈“五一”報出9000元/平方米的價格,最近的報價則是10000-11000元/平方米;易豐大廈“五一”首推80套單位,均價為10000元/平方米,現在的報價為13000元/平方米。
來自滿堂紅的數據顯示,目前廣州不少地區的二手房價已經回歸到高峰2007年10月的水平。滿堂紅沈銳培介紹,如天河北中怡城市花園目前成交價17000元/平方米,與2007年10月相當,僑林苑三期大戶型13000元/平方米,也與高峰時相差無幾。有的地段房價甚至超過了2007年高峰期的水平,如江燕路南景園不久前成交的一個65平方米的兩房單位,成交價67萬,而2007年最貴時也只是賣到63萬左右,2008年底僅50萬出頭。另外富力順意花園、保利花園等電梯樓均價10000元/平方米以上。
分析
成交上升開發商大打心理戰
近期樓價的上漲讓很多想購房者后悔春節前沒有及時出手抄底,有的人選擇繼續觀望,有的人則擔心房價繼續上漲而無奈入市。很多人不禁要問:金融危機不是還沒過去嗎,中國經濟不是仍在探底中嗎,怎么房價卻偏偏出人意料地上漲了呢?省房協會長蔡穗聲也表示,“我翻看了今年1月主要媒體對后市的預測,沒有一個專家預見到會出現這么一撥行情”。難道樓市率先出現回暖跡象,真的是空穴來風嗎?
大量熱錢進入樓市導致房價上漲
2008年的樓市幾乎可以形容是裝進了“冰柜”,成交低迷、房價下挫,開發商自然凍結投資、謹慎觀望。于是,關于樓市低迷會影響到50多個相關產業、房地產投資不足導致民間投資下降、房價下跌引發銀行壞賬率升高等等的擔憂,刺痛了金融危機下以保穩定、保增長為首要任務的中國政府的神經。有專家指出,在出口和投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政府重拾房地產這個既關乎消費又關乎投資的行業,是不得不做的也是順理成章的救急之舉。
去年下半年起,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樓市的“救市”政策,經過市場一段時間的消化,已經逐漸開始發揮作用。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日前也指出,國家啟動4萬億投資計劃,其中40%的資金流向企業,但由于實體投資環境惡化,大量的熱錢進入了虛擬經濟,導致樓市率先回暖、房價上漲。
此外,隨著政府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持續實施,整體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一個普遍的觀點是,預期通脹將重新恢復。這將促使企業和消費者為規避貨幣真實購買力的降低而進入具有對沖通脹特性的樓市,“去庫存化”的進程將加速,相應地市場供應量卻在減少,這也成為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開發商對消費者展開“心理攻勢”
除了整個大環境的因素,房價的上漲也是前期成交量大幅上升的連鎖反應,是開發商與購房者心理博弈的結果。
某房企銷售人員介紹,樓市營銷的秘訣在于如何為客戶樹立信心。這一過程,其實就是開發商對消費者的“心理攻勢”。樓盤價格出現小幅回升,與其說開發商是為了賺取高額利潤,不如說是在用這種方式進行“心理戰”,因為顧客都是“買漲不買跌”的。
據了解,項目“低開高走”是開發商通常會采取的做法,因為房子價格小幅度的上升比較容易聚集客戶信心。也有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策略性安排達到同樣目的,如放慢銷售節奏,在保證現金流相對充裕的前提下,假設有400個人要買房,就先只推出200套,讓消費者去排隊爭搶,傳達一種房源緊俏的印象。
合富輝煌首席市場分析師黎文江也介紹,開發商在定價時主要依據兩個指標,即儲客量和推貨量。產品分批推出,每推一批都提前儲客,一旦儲客量超過推出套數,就適當提高售價。而據一位開發商透露,一般提高幅度會控制在3%以內。(盧軼)
-消費市場
成品油食用油提價,商場大規模打折減少
現象
在價格持續低迷了一段時間之后食用油漲價聲漸起。5月中旬,益海嘉里對外表示,將對旗下品牌“金龍魚”的調和油和豆菜油出廠價格上調10%。廣州市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5月2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部分市場和超市新進貨的食用油價格有5%—10%的漲幅,品種主要是調和油,以金龍魚等大品牌漲價最明顯。有些城市甚至因漲價傳言出現了消費者搶購現象。
而食用油價格的上調也引發了糧食、蔬菜、水果的價格上漲的預期。據數據顯示,5月份,鮮菜價格上漲22.2%,糧食價格上漲5.0%,水產品價格上漲0.9%,鮮果價格上漲13.6%,鮮蛋價格上漲3.4%,調味品價格上漲3.8%。但總體來講,食品類價格仍然環比下降0.6%。主要是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下降15.5%(其中豬肉價格下降32.0%)所致。但根據記者調查,普通廣州家庭主婦稱5月豬肉價格基本和4月持平,價格變化不大。
在日常消費品市場上,5月份后,商場大規模整體打折促銷的情況也大為減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價格的堅挺。而在5月31日,發改委上調跟消費者密切相關的成品油價格,更讓消費者切實感受到漲價潮的來臨。“我一個月用油成本要增加600元。”廣州出租車司機小李告訴記者。
分析
“局部的物價上漲不是通脹”
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認為,食品價格的變化主要是食用油市場提價的預期所導致。目前我國CPI水平不高,但去年下半年的基數小,今年下半年自然會轉為正增長,不過環比即便上漲,幅度也不會大。而滯脹壓力大小取決于政策取向,這其中關鍵看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投資上不去的話,就業面臨比較大的困難,工資無上升空間,而農民工、工人的工資決定食品價格不具有走高的基礎,那么整個CPI上漲壓力不會太大。出口、房地產和勞動力成本與食品價格及CPI的聯系更緊密。
“局部的物價上漲不是通脹。”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比如食用油的價格上漲是個別事件。中國全年還是面臨通縮壓力,因為中國的外貿依存度是60%,而中國出口已連續7個月同比下降。在外部需求快速下降的沖擊下,國內需求跟不上來,產能過剩將一直是大問題。
北京大學經濟學者張牧石認為,豬肉價格統計降幅和家庭主婦感受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統計是以大型批發市場的價格為基礎的,而家庭主婦感受的是零售價格,由于價格存在“粘性”特征,零售商可能存留大部分利潤。另外,消費者也會對漲價敏感對降價遲鈍,對接觸多的消費品價格敏感對接觸少的消費品價格遲鈍,因此,造成感受價格出現上漲,而統計數據出現下跌的趨勢。張牧石稱,成品油價格的上調,讓跟多數消費者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價格再次出現上漲預期,有可能成為新一輪消費品漲價的推手。
-期貨市場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高,油價創十年來單月最大漲幅
現象
本周二,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原油期貨結算價收高1.92美元或2.82%,報每桶70.01美元,為近月合約11月4日來的最高結算價。然而石油并不是國際期貨市場大宗商品唯一的漲價種類。5月紐約市場的主力原油期貨合約不斷迭創近期新高,依據最近一期合約的收盤價計算,整個五月的交易中油價上漲29.7%,創下1999年3月以來單月漲幅新紀錄。此外截至6月1日,LME3個月銅報4715美元/噸,月上漲9.65%;CBOT7月大豆報1184美分/蒲式耳,月漲幅16.06%;COMEX8月黃金報980.3美元/盎司,月漲幅8.89%;代表一攬子大宗商品走勢的CRB指數報417.04,月漲幅11.94%。
眾多分析人士認為,5月份大幅回落的美元匯率給商品漲勢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經濟形勢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改善跡象,美國長期利率不斷攀升,市場開始猜測,出于借貸成本大幅上升將嚴重阻礙經濟復蘇的擔憂,美聯儲將買入更多政府公債,而量化寬松規模的擴大將意味著美元遭遇更多拋售。
分析
美元貶值預期導致反彈或難以持續
“這一輪以原油、銅等為標志的大宗商品的大幅反彈的直接誘因是美元貶值。”長城偉業期貨分析師董丹丹對記者表示,但股市和商品市場走勢此次出現難得的“共振”———一起迭創新高。這表明,資金并不是單一流向,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在利好經濟數據的提振下,投資者看到了全球經濟復蘇的曙光,市場多頭壓制住了空頭。
在國際原油價格不斷創出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高的背景下,由于與國際市場基本接軌,繼航空煤油率先跟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后,國內成品油的此次提價也引發了人們對通貨膨脹的憂慮。
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表示,油價上漲對CPI的影響不大,但會顯著傳導到PPI。而實證研究證明,由PPI再傳導到消費物價指數會很有限,所以油價上漲對CPI的影響不大。他認為,我國物價未來可能會有所走高,但由于總需求并不是很旺盛,食品價格上升空間不大,短期內我國通脹壓力并不大,滯脹壓力不會太大。
“最近國際金融市場上出現的上漲行情難以經受住考驗,金融危機遠未結束。”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近日表示,他同時指出,在本次危機中,有4萬億美元的“有毒”資產被金融機構減記,而現在全球資產減記僅為1.7萬億美元。美國商務部周三公布,4月份工廠訂單上升0.7%,低于此前市場預期。巴克萊資本最新公布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全球69%的機構投資者并不看好近期全球股市的反彈趨勢,認為復蘇只是暫時的,還會出現新一輪的衰退。
“這種漲勢是不健康的。”董丹丹認為,在朦朧利好的刺激下,大批增量資金涌入市場,從而推動了股市和商品市場的持續走高。“市場基本面對如此快速反彈還未能形成有效支撐。相反,原材料、能源等商品價格的過快上漲會拖延全球經濟復蘇的腳步,特別是新興國家。”
“這一輪以原油、銅等為標志的大宗商品的大幅反彈的直接誘因是美元貶值。”長城偉業期貨分析師董丹丹對記者表示,但股市和商品市場走勢此次出現難得的“共振”———一起迭創新高。這表明,資金并不是單一流向,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在利好經濟數據的提振下,投資者看到了全球經濟復蘇的曙光,市場多頭壓制住了空頭。
在國際原油價格不斷創出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高的背景下,由于與國際市場基本接軌,繼航空煤油率先跟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后,國內成品油的此次提價也引發了人們對通貨膨脹的憂慮。
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表示,油價上漲對CPI的影響不大,但會顯著傳導到PPI。而實證研究證明,由PPI再傳導到消費物價指數會很有限,所以油價上漲對CPI的影響不大。他認為,我國物價未來可能會有所走高,但由于總需求并不是很旺盛,食品價格上升空間不大,短期內我國通脹壓力并不大,滯脹壓力不會太大。
“最近國際金融市場上出現的上漲行情難以經受住考驗,金融危機遠未結束。”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近日表示,他同時指出,在本次危機中,有4萬億美元的“有毒”資產被金融機構減記,而現在全球資產減記僅為1.7萬億美元。美國商務部周三公布,4月份工廠訂單上升0.7%,低于此前市場預期。巴克萊資本最新公布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全球69%的機構投資者并不看好近期全球股市的反彈趨勢,認為復蘇只是暫時的,還會出現新一輪的衰退。
“這種漲勢是不健康的。”董丹丹認為,在朦朧利好的刺激下,大批增量資金涌入市場,從而推動了股市和商品市場的持續走高。“市場基本面對如此快速反彈還未能形成有效支撐。相反,原材料、能源等商品價格的過快上漲會拖延全球經濟復蘇的腳步,特別是新興國家。”(黃應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