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IPO制度,必須變目前對機構傾斜為向散戶傾斜。要從根本上對市場格局進行改造,讓新股發行不再成為交易市場的“天敵”。
中國證監會日前公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明確,這次征求意見的截止期為6月5日,該期間結束后,指導意見就將正式發布,并隨即安排新股發行。用這么短的時間征求意見,時間一過即行發行新股,可見新股發行已經箭在弦上,再也不能拖下去了。
多年以來,我國IPO市場被機構全面壟斷,散戶投資者得到新股份額的機會越來越小,新股上市以后在交易上形成的差價利潤也基本上由機構瓜分。這種格局的一個嚴重后果,便是造成新股上市后的走勢極易受到機構的操縱,新股惡炒成風,散戶投資者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不利于股市的穩定發展。因此,多年以來,市場輿論一直呼吁改革原有的IPO制度,使新股發行回歸到公平、公正的軌道上來。證監會在IPO停頓的最近半年多時間里,一直在傾聽市場呼聲,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見稿,可以說是政府管理部門順應民意、積極推進資本市場規范化建設的一個良好開端。
改革目前的IPO制度,最重要的是必須改變目前在制度安排上對機構的傾斜,但正是在這一點上,目前公布的征求意見稿仍停留在原有狀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變化而已。相比于散戶投資者,機構可以參與新股發行的詢價過程,對于新股價格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機構可以在網上與網下“兩條戰線”同時申購新股,而散戶投資者只能在網下申購,從機構的“手指縫”中得到一些“漏網”的份額。此次改革對此作了部分修改,同一個機構只能在網上和網下選擇其一,這當然比以前有所進步,散戶投資者可以因此而多得到一些份額,但是,原先由機構主導新股發行的格局并沒有因此改變,這將使IPO市場原有的問題一仍其舊地“繼承”下去。
機構主導新股發行,一個最明顯的問題是機構在詢價過程與發行公司合謀,使新股發行價無理性地攀高,從而導致發行公司得到的募集資金遠遠超過原定計劃,致使市場資金閑置,有的公司甚至違反規定將募集資金投入到炒股中或者干脆存入銀行吃利息。證監會在征求意見稿中注意到了這一情況,要求對最終定價超過預期價格導致募集資金超過項目資金需要量的,發行公司應當提前在招股說明書披露用途。但是,發行公司的招股說明是具有法律效率的文件,其公布的項目都是對投資者的法律承諾,但這種做法卻使發行公司的投資項目有了伸縮性,招股說明書成了為應付發行而隨意編制的文本,其法律的嚴肅性蕩然無存。令人不安的是,隨著機構在新股定價上得到更多的裁量空間,機構與發行公司的合謀將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從而使新股發行成為更瘋狂的“圈錢”行動。
長期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管理部門對機構在政策上一直采取傾斜政策,這在市場發展初期或許有其合理性,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任何機構一旦進入市場,它們的本質就是“商人”,在資本市場的博弈中,它們的唯一任務便是為自己賺錢,不可能承擔除此以外的其他義務。因此,機構主導市場,就意味著散戶投資者的邊緣化,意味著散戶投資者的利益受到機構的“合法”侵犯。近幾年IPO市場上出現的情況,其要害正在于機構掌控了過多的話語權,對這個市場進行改革,其核心任務就是加強對機構的監管,減少它們的活動空間。遺憾的是,此次證監會公布的征求意見稿,在指導思想上仍然過度依賴機構,仍然對它們有太多的政策傾斜,只是進行了一些技術改革,沒有提升散戶投資者的地位。因此,可以想見的是,在未來按照這套制度進行IPO,原來出現的一些問題都會重新在市場上泛濫。
股票發行與股票交易,本是資本市場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主管部門長期以來一直只偏向于利用市場的融資功能,以致兩個市場一直處于嚴重對立。IPO改革不能止步于技術改革,而是要從根本上對目前的市場格局進行改造,讓這兩個市場能夠協調發展,讓新股發行不再成為交易市場的“天敵”。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有賴于管理部門改變長期以來養成的依賴機構來治理市場、調控市場的思路。(周俊生 財經評論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