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來,由于股市震蕩,資金回流銀行申購理財產品的現象逐漸明朗。而保本穩健型銀行理財產品更是受到市場的青睞。鑒于此,銀行業順勢而動,紛紛開發不同期限、針對不同人群的理財產品,以期在競爭中處于主動地位。
據普益財富不完全統計,僅上周,28家銀行共發行了153款個人理財產品。其中,中資銀行發行146款,4家外資銀行發行7款。而在這其中,保本收益型產品發行數量就達到了48款。
對于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的走勢,滬上某銀行個人銀行部總經理王女士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她告訴記者,該行最近推出了幾期信貸類理財產品,剛一面市就被搶空,而傳統的債券票據類理財產品,近期銷量也得到了明顯的增長。
對此,王女士表示,“主要原因還是近期股市暴跌,樓市又不穩,投資者從股市和樓市流出的資金無處可去,穩健型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自然而然就成了投資者的首選。”
的確,股市、樓市的“不景氣”成就了銀行理財產品,在股市搏擊多年的張先生談及近一個月來的股市,不覺有些冷颼颼,“股市近來跌得這么急,確實有些意外。而股指期貨散戶又玩不了,所以我決定暫時離開股市,以便保存去年殘存的一點利潤,已買進兩個月期的銀行穩健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3%左右。”
而商業銀行也“嗅”到了像張先生一樣的投資者的心理變化,競相推出保本浮動收益類、低風險固定收益類、1天到三個月不同期限的穩健理財產品,供回流的股民選擇。據了解,上述產品主要投向金融票據、有擔保的企業債、高級別的信貸資產等,相比大起大落的股市,其風險低了許多。
另據了解,近期打新股的風險也開始出現。上市破發新股頻頻出現,打新股資金也開始面臨風險。據多家推出T+0理財產品的銀行相關人士透露,近日流動性較高的T+0理財產品也受到青睞,主要還是打新股的資金流入。
不過,相關銀行理財師提醒,投資者還是應該加強理財資產配置,通過合理配置資產與科學組合投資,實現總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幫助投資者成功抵御通貨膨脹的壓力與資本市場波動的風險。
該行理財師建議,個人投資者應首先根據自身財務收支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等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理財目標,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對于資本市場機遇與風險的預期,具體調整投資組合。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