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份以來,澳大利亞央行加息,澳元上漲。但掛鉤澳元的理財產品收益卻出現分化,同一銀行的澳元產品,最高收益46.5%,最低收益為“零”。專家表示,購買外匯理財產品需看清結構條款。
荷蘭銀行近日到期的一款“超越表現”系列結構性存款第一期(90%到期保本型)澳元產品以收益46.5%成為收益榜上的翹楚。但是與此同時,同為荷蘭銀行旗下另一款澳元理財產品“漲跌雙贏”系列匯率掛鉤結構性存款第一期收益卻為零。
為何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記者注意到,影響這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主要因素,不單單是掛鉤幣種,而是產品本身的結構條款。如果結構條款看漲掛鉤標的,而標的也確實在漲,那么就可能達到產品預期收益。許多結構性理財產品支付收益的條件是限定的。如果支付條款只是在一定區(qū)間內看漲結構標的,而掛鉤標的又漲得過多,超出了這個區(qū)間,產品最終還是可能會出現零收益。
普益財富研究員提醒投資者:第一,不要把外資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理解為單純的定期存款。因為此類結構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權),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高收益。第二,要注意結構性存款的掛鉤對象和產品的設計結構,掛鉤不同的產品風險不同。第三,投資者還應注意結構性理財產品設計條款中的細節(jié)問題。如區(qū)間浮動類掛鉤匯率的結構性存款,有些產品設定單日匯率突破浮動區(qū)間,則當日收益計取低或者零,全部到期收益按照逐日收益累加而得;有些產品則設定存續(xù)期內如有一日突破浮動區(qū)間,到期收益則為低或者零。
專家還提醒,07年掛鉤澳元理財產品的大幅虧損仍歷歷在目,加上外匯市場的不確定性,近期投資外幣理財產品,應以短期產品為主。(熊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