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管理規范細則
昨天,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向無投資經驗者銷售,有投資經驗客戶的理財產品的起點金額不得低于10萬元人民幣。
《通知》引導商業銀行調整理財業務的定位,加大客戶細分力度,在引導高端投資者審慎投資的同時,尤其要求銀行對中低收入投資者進行更有效的保護。《通知》更加強調了商業銀行“賣者有責”,加強了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督管理。
《通知》強調,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應堅持審慎、穩健的原則對理財資金進行科學有效地投資管理,盡責履行信息披露義務。《通知》在客戶分類方面也提出了原則性要求,要求商業銀行將理財客戶分為有投資經驗客戶和無投資經驗客戶,并要求僅向有投資經驗客戶發售的理財產品的起點銷售金額不得低于10萬元人民幣,且不得向無投資經驗客戶發售。
《通知》對于理財業務的會計核算和資金托管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商業銀行對于計入表內的理財資產必須計提必要的風險撥備,加強對理財資金安全性的管理。
在投資方向上,《通知》對理財資金投資于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銀行信貸資產、金融衍生品和結構性產品等提出了具體要求,禁止理財資金以任何形式投資于二級市場股票或與其相關的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未上市企業股權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份,督促和引導商業銀行加強投資風險管理,不得將商業銀行理財客戶的資金用于投資高風險或結構過于復雜的金融產品。
專家解讀理財資金不得投資境內二級市場股票
《通知》內容:商業銀行理財資金不得投資于境內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股票或與其相關的證券投資基金。理財資金參與新股申購,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理財資金不得投資于未上市企業股權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份。但對于具有相關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高資產凈值客戶,可以通過私人銀行服務滿足其投資需求。
解讀: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李要深分析指出,銀監會此舉,旨在加強銀行大眾理財產品的風險控制。監管機構的目的主要是規避風險,希望將理財產品和股票市場的風險進行隔離,從產品設計環節設立風險防范機制,保護中小投資人的利益。
此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不斷曝出零收益、負收益情況,讓不少個人投資者蒙受損失,而且在此類零負收益產品中,很多就是投資于股票市場的。根據社科院理財產品中心統計,2008年56家商業銀行共發行銀行理財產品4456款,產品的最高到期收益率為30%,最低到期收益率為-45.92%,最佳表現產品和最差表現產品均隸屬于股票類產品。而在28款人民幣零收益或負收益的產品中,掛鉤股票的有19款,占比將近70%。
表內核算難免影響銀行利潤
《通知》內容:商業銀行發售理財產品,應按照相關規定,對理財資金所投資的資產逐項進行認定,將不符合轉移標準的理財資金所投資的資產納入表內核算,并按照自有同類資產的會計核算制度進行管理,對資產方按相應的權重計算風險資產,計提必要的風險撥備。
解讀: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目前從銀行的實際操作來說,對于理財產品表內表外的處理沒有統一標準,類似的產品既可以作為表內核算也可以采用表外核算,隨意性很大。這也造成部分銀行可能利用這一空間將部分有風險的資產轉移到表外,造成風險的積累。
郭田勇分析,如果將這些產品納入表內核算,難免會進一步壓縮銀行利潤空間,挫傷發展理財業務積極性。從目前的情況看,由于國內外資本市場的不明朗,銀行投資渠道有限,理財產品大部分集中在信貸類產品,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銀行給客戶的回報率遠遠高于存款利率。通過這種方式貸出資金和直接吸收存款進行貸款相比,利潤空間非常有限,加之今年取消了貸款規模的限制,原先利用理財產品規避貸款規模控制的作用也無從發揮。
提高銷售門檻降低投資風險
《通知》內容:商業銀行應科學合理地進行客戶分類,根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提供與其相適應的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應將理財客戶劃分為有投資經驗客戶和無投資經驗客戶,并在理財產品銷售文件中標明所適合的客戶類別;僅適合有投資經驗客戶的理財產品的起點金額不得低于1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不得向無投資經驗客戶銷售。
解讀:對外經貿大學銀行管理系主任何自云表示,這條規定使得銀行在為客戶提供服務時可更加切合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理財產品更符合客戶的投資經驗水平。同時,將風險承受能力低的客戶群體排除在外,有一定投資經驗的客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門檻被抬高,也會思量一下風險問題,銀行方面,將客戶按有無投資經驗分類,把適合的產品推薦給適合的客戶群體,這個角度看,銀行和投資者的風險都降低了。(記者高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