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數據顯示,基金已開始悄然減倉。基金既不關心市場熱點創業板,也不關心目前市場資金的進出。對于即將到來的10月,基金公司似乎重新回歸理性,將關注重點放在了企業的盈利“成績單”上
基金“大逃亡”
基金不愿戀戰早在上周已現端倪。
根據渤海證券基金倉位監測,290只偏股型開放式基金上周的平均倉位為78.66%,比前周78.75%微降0.09%。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3.16%,比前周下降0.38%;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2.97%,比前周上升0.29%,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基金倉位5周以來連續下降。
具體來看,上周主動加倉幅度在3%以上的基金有71只,而主動減倉幅度在3%以上的基金也有62只,操作分歧較為明顯。高倉位基金的比例基本維持不變,倉位在90%以上的基金比例約為1/5。值得注意的是,五大基金公司連續4周一致選擇了減倉,從倉位來看,易方達與華夏基金倉位依然較高,但已降至80%左右;南方與嘉實基金倉位降至75%以下;而博時基金的倉位已低至67%。
“10月初將有長達8天的連續休市使得近期資金入場意愿明顯減弱,僅上周五滬市成交金額不足1000億元,較之前明顯萎縮,這很正常。”海富通基金相關人士指出。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也表示,上周中旅及10家創業板公司集體招股,市場資金因“打新”而出現的分流達到了今年以來的高峰,主板市場因此下挫,市場觀望情緒加重,成交量萎縮。基金作為市場中的“風向標”,自然是反應靈敏,謹慎操作。
“冷看”創業板
不但疏于行動,基金對于目前市場熱點——創業板則態度明確,即高調應對,淺于行動,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仍與創業板估值相關。
上海某銀行系基金公司機構部總經理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明確表示,對于創業板,他們的態度是首看估值,如果估值不合理,即使該創業板再有前景,他們仍然不予以考慮。
海富通基金亦認為,創業板某些公司的成長性與投資價值不遜于中小板,但同時需要謹慎對待潛在投資風險。尤其在創業板啟動初期,開戶數量較低,流動性可能不足。另外,創業板公司規模較小,這些公司的經營風險、誠信風險和成長風險都不可忽視,反映到市場上可能波動幅度較大。
證監會此前曾推出相關文件允許基金公司投資創業板,基金公司大都高調應對,不過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在謹慎的同時表示,買什么不重要,關鍵是買的時機。
大成基金相關投研人士表示,相比于主板中的公司,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多為成長性較強的自主創新企業,故可謂是高風險伴隨著高收益。由于創業板企業大多處于成長期,規模較小,經營穩定性相對較低,總體上投資風險較主板大。當然,由于該板塊的企業未來的增長潛力相對較高,對于那些素質較好的公司,其高估值可能很快被快速成長所抹平。相信在未來的5-10年中,創業板中會出現像當初中小板中蘇寧電器那樣的大牛股。
“不過,正因為創業板企業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其未來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且其發展歷史相對較短,往往缺乏歷史數據,對其估值時應該保持謹慎。”大成基金人士表示
“在節前這個敏感時刻,創業板以及其他相關投資熱點都不是我們考慮的重點,我們最關心的還是節后市場往哪里去。”上述基金公司機構部總經理表示。
看業績“撒鷹”
基金經理關心的重點在哪里?至少在節后一段時間內,上市公司的業績將成為基金經理們關注的重中之重。
信誠基金研究總監胡喆告訴記者,宏觀經濟已經出現了觸底反彈和復蘇的態勢,國內企業利潤在四季度有望得到改善,而這將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可以說,目前的情況到了一個轉折點,從8月的宏觀經濟數據來看,PMI指數顯示經濟繼續反彈復蘇,而且指數性的CPI、PPI等都處于一個向好的趨勢,主要貿易伙伴的經濟增長,將推動我國出口回暖,隨著貿易條件的改善和人民幣有效匯率高位回落,目前我國出口下滑趨勢有所企穩,國內企業的利潤有望在四季度得到改善,但出口情況受歐美市場的影響,回暖尚需時日。”胡喆說。
盡管情況不甚明朗,不過企業盈利情況的表現將是10月乃至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基金經理們決策的基本點。
國泰基金相關人士表示,由于7月份宏觀數據不如預期,曾經一度讓市場開始懷疑基本面發生變化,但是中國經濟基礎并沒有出現轉折,只是股市自去年年底以來的快速上漲反映了太多的經濟復蘇期望的判斷,需要回調等待業績兌現。鑒于對中國經濟企穩復蘇的判斷和三季度宏觀數據的分析,相當多的企業利潤會有較大程度的好轉,10月份公布的第三季度報表或將是一份令人滿意的報告。
中海基金則更加樂觀,他們預測,第三季度上市公司盈利同比增長28%,環比增長4%左右,業績改善最快的行業是鋼鐵、化工、有色金屬、交通運輸和農業,這幾個行業業績增速在50%以上。
第四季度市場最大的正面因素是企業盈利的好轉。隨著CPI和PPI在四季度轉正,四季度企業盈利有望出現同比好轉加速的局面。“保增長雖已無憂,持續增長仍需努力”。中海基金最后調侃地表示。 ( 胡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