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外資銀行在中國》報告顯示,較以往大部分受訪銀行預測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會持續增加相反,本次只有少部分外資銀行認為它們的市場份額將在2009年有所增加,而超過25%的受訪銀行預期市場份額會有所下降。
受訪銀行看淡市場份額前景的原因包括:來自本地銀行強有力的競爭、經濟因素、運營環境的差異以及交易額的下降。同時,全球經濟危機的發生使監管機構變得更加謹慎,衍生產品、結構性存款以及與股票和各種掉期相關的產品都將受到影響。
調查顯示,除了監管環境以外,來自中資銀行的競爭被外資銀行認為是進入中國銀行市場最難以應付的因素。
不過,受訪外資銀行認為,一旦上海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它們有限的市場份額將會顯著提升。
普華永道中國大陸地區金融服務主管合伙人容顯文表示:“隨著中資銀行提高經營水平和提升業績,外資銀行在創新方面的能力和優勢卻因為各種限制而無法完全施展,令他們倍感壓力。在進入新市場時,外資銀行經常會利用具有競爭力的貸款定價,吸引新客戶。但是,由于較低的利差以及大型中資銀行擁有充足的貸款資源可以利用,外資銀行在國內信貸市場中處于劣勢。”該調查顯示,中國政府推出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以及中資銀行采取的強勢貸款定價策略促使今年上半年一些外資銀行下調了中期人民幣存款利率,新利率低于中國人民銀行的基準利率。這一前所未有的做法意味著大型外資銀行正在傾向更加主動管理客戶存款。
報告還同時指出外資銀行對于海外借貸利息實施預提所得稅表示憂慮。雖然中國的監管機構于1997年制訂預提所得稅的條文,但直至2008年末才宣布征收該年度進行交易的相關稅款。調查稱,這項要求讓許多外資銀行不知所措,認為這是追加征收。特別是那些高度依靠離岸資金的外資銀行將會承受最大的稅務負擔。
普華永道為此建議,外資銀行應該尋求與內地伙伴合作的機會,或加大中國市場的投資,擴大存款基礎,減少對離岸資金的依靠。
本次調查于今年4月至5月在北京、上海、香港和深圳四地進行,對在華的41家外資銀行進行了訪談調查。大部分受訪銀行認為,盡管爆發了全球金融危機,但外資銀行對中國銀行業市場的信心和投入基本未受影響。在未來三年中,各家外資銀行表現出擴大其在華影響力和參與活動的濃厚興趣。
目前,已有26家外資銀行在境內設立了法人機構,更多的銀行希望設立境內法人機構。調查表明這些較早在境內設立法人機構的外資銀行發展勢頭良好,正在擴大他們的零售網絡,并且已從人民幣儲蓄業務中獲益。( 記者徐思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