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 俞嵐 周銳)去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各國并未就應對氣候變化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路線圖,談判各方寄望今年底舉行的墨西哥坎昆會議能取得實質性成果。對此,中國國務院前副總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7日在此間坦言,坎昆會議能否就一些關鍵問題達成共識尚存不確定性。
在國經中心舉行的“發展綠色經濟 應對氣候變化在中國”主題晚餐會上,曾培炎指出,哥本哈根會議沒有完成巴厘路線圖的談判,各方面對一些重大問題的認識仍難取得一致,相互之間存在誤解,甚至影響到彼此的信任。
能否使《哥本哈根協議》達成的政治共識成為坎昆氣候會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曾培炎認為,“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這些問題包括技術開發和轉讓、創新資金的運行機制、適應與減緩能力的建設、社會參與等。
他指出,在全球共享和應對氣候變化技術方面,迄今為止還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發達國家政府應通過政策鼓勵和資金支持,鼓勵本國企業以優惠和減讓的方式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
對于困擾全球氣候談判最大問題之一的援助資金難題,曾培炎表示,《哥本哈根協議》中提出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用于減緩和適應行動,“積極而富有建設性”。但具體到資金如何籌措、如何使用、如何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等問題,“仍然懸而未決”。
曾培炎強調,在發展綠色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中,各國應多搞合作、少設障礙,用對話代替對抗,避免設置碳關稅之類的氣候壁壘,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互利雙贏的道路。
他并建議各國在氣候合作中要重視“二軌”溝通渠道,即除了政府間談判外,還可以多多鋪設民間溝通路徑。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將于8日開幕。多國政要、專家、國際機構和企業的代表等近500人將就綠色、低碳、新能源等進行研討。
主辦方稱,舉辦此次會議的目的是為了搭建一個暢所欲言的交流平臺,以增進各方共識,促進《哥本哈根協議》變成實際行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