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十二月十五日電(劉賢 馮韋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斜源鎮境內的長源煤礦,十五日撤出了最后一批設備,正式宣告關閉。而這個煤礦的關閉也宣告了成都徹底退出煤炭生產行業。
去往長源煤礦的山路曲折泥濘。兩山中間一衣帶水。空氣已被夜雨洗凈。只有黑灰色的泥漿和渾濁的溪水還殘留著煤礦存在的痕跡。到了煤礦主井前的空地,十多個工人正在往兩個大貨車上裝設備和鐵塊,鏗鏘之聲不絕于耳。
今年七月二十一日,成都市安全生產管理局在例行的安全生產會議上宣布,將在今年年內強制關停市區(包括郊縣)全部十一座煤礦,屆時成都市將全面退出煤炭生產行業。
關閉煤礦后,當地經濟如何發展?人民離低碳生活又有多遠?這成了煤礦關閉后人們十分關注的話題。
斜源鎮境內有三座煤礦,八村八社二井煤礦和太陽村煤礦已在今年七月三十一日前關閉。長源煤礦是斜源鎮,也是成都市的最后一個煤礦。
長源礦機電科科長任學云已在這里工作了約十八年。他說,長源煤礦始建于一九六五年,原是國營煉焦坪煤礦,按十八萬噸的年產量修建的。在八十年代鼎盛時期,這里有五六百工人,年產十萬噸以上。停產前,運煤的鐵軌大概有四千米長,采煤區約有三到四平方公里。每天這里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井口主鐵軌分出五條支軌通向煤倉,晝夜兩班工人挖煤。
據大邑縣縣志記載,大邑縣內采煤歷史至少可推溯到清代中期。傳道光年間,勝會寺丁二舉人下煤井看七星碳被火燒死。而至光緒末年,煤炭生產逐漸興旺。大邑有名之煤有七星碳、小凈碳、鐵棒三線子等數種。
煤礦關閉對當地的經濟影響極大。
在斜源鎮,煤炭業的稅收占總量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是支柱產業。高峰期,其境內有六七十家煤礦,當地逾一千人從事煤炭行業。
長源煤礦土建工人李志全是當地黃山村人,退伍后就在煤礦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年。他說,煤礦下井工人一個月有三四千的收入,而如果只是務農的話一年的收入才三四千左右。工人們很多都是當地農民,煤礦關閉后就要另謀出路。
斜源鎮鎮長王曼殊說,兩三年時間的陣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斜源鎮有約十萬畝的林地和中藥材生產基地。兩山夾江的地形使當地濕潤涼爽。目前,斜源鎮計劃從粗放型的煤礦開采業轉向依靠當地自然資源的休閑旅游業,“讓這里的山更綠,水更清,老百姓生活居住的環境更好”。預計在五年之內,讓經濟恢復到煤礦關閉之前的水平。
網友葉傳龍稱,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當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新能源開發及應用有了可能,即使讓煤資源退出歷史舞臺,也不致使地方經濟受到大的影響。“我們希望成都永久關閉煤礦就是那倒掉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其后還會有更多煤企隨之‘倒掉’。”(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