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下旬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了歷史同期持續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和強度最大的大霧天氣。最新發布的一組統計數據更敲響了警鐘:上海、廣州、天津、深圳等城市,灰霾天數已經占到全年總天數的30%到50%。事實上,在經濟逐步實現了全球化的今天,氣候變化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亦同樣演變成全球性的問題。
今天,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哥本哈根開幕,各國共同商討減排協議及改善環境的措施。日前,中國率先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
GDP高增速將增加減排壓力
在國家公布溫室氣體減排量化目標后,工信部日前發布通知,公布煉鐵、煉鋼、水泥和玻璃行業需要淘汰落后產能分別為2113萬噸、1691萬噸、7416萬噸和600萬重量箱,總量超過億噸。10月份,國家發改委也已明確,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這六個行業作為調控和引導的重點,同時列出了電解鋁、造船、大豆壓榨等產能過剩矛盾比較突出的行業,要求淘汰落后產能。
減排目標及一系列相關政策出臺,會給各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負責人認為,化工領域中的電石、電解和燒堿等高耗能部門首先會受到影響,產業的進入門檻將提高,現有企業在新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的壓力也大大增加。
有專家分析還指出,在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大方向下,汽車和房地產兩大行業都面臨挑戰。近年來急速發展的轎車行業,由于節能減排技術滯后以及大量生產之下,無論從資源消耗,還是從道路利用率,或人均溫室氣體排放上,都與“低碳經濟”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馳。而房地產的一些密閉建筑,在結構和材料選擇上都有與節能減排相沖突的問題。建筑物使用壽命短,也容易造成浪費。
“中國1990年到2005年碳排放增速約為6.2%。而根據這次的減排目標,即使未來GDP增速逐步下降至6%-8%的水平,2005年到2020年的碳排放增速也要控制在4.5%以內才有望實現。假如GDP增速更高,則減排投入力度須更大。”德邦證券廣州營業部注冊分析師李旭明說。
實現減排,挑戰與機遇并存
不過,專家認為雖然節能減排目標所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升級的壓力,使部分行業面臨巨大挑戰,但改變之中同樣蘊含著發展機遇。
首先而來的是政府在資金上的支持,去年1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緊急會議,部署落實新增1000億元中央政府投資,主要用于保障民生、農村和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以及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其中,120億元用于加快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工程。
李旭明分析,以電力行業為例,雖然大量中小型火電廠面臨關、停、并、閉的局面,但《新能源發展振興規劃(草案)》也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發電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15%(含水電為35%)”,這表明,以核能、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面臨巨大機遇。而在電力輸送環節,電網方面的建設是我國過去投入的薄弱環節,將來智能電網的大力建設將大大降低輸電耗損,從而提高電力使用的效率,“其中涉及大量輸變電站的建設、改造,新型非晶變壓系統、超大功率高壓變頻系統等等將受益其中”。
在終端使用環節,國家早在去年已經開始實施節能燈補貼政策,三年內補貼推廣1.5億只節能燈,已經惠及相關行業;同時新型節能照明光源LED,大有逐步發展成為主流照明光源之一的趨勢,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也正在向國際接軌。
他認為,汽車和建筑兩個行業也同樣有發展機遇。“目前以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開發與應用,這也將為國內汽車產業帶來一次大機遇。建筑方面像節能玻璃、建筑智能化工程、智能化大廈節能技術和大廈儲冰空調系統等,都受到了行業的關注。(本報記者 黃海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