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環保部開出了被稱作史上最嚴厲的罰單:暫停審批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項目;責令華電和華能在建的魯地拉和龍開口水電站項目停止主壩建設,補辦環境影響評價手續。然而,這份罰單似乎并沒有起作用,兩個水電站項目仍在繼續施工。
是什么讓施工方如此“囂張”,敢和中央國家機關對著干?
我們可以說是因為我國的環評法太軟,對違反環評法的行為懲罰力度不夠,使得違法者有恃無恐;我們也可以說我國的環評法允許補辦環評手續,是在鼓勵建設單位違法,或者說使違法者有法律漏洞可鉆。這些解釋都不錯,然而又不夠充分。
在建設方看來,環評只是一道“不得不走的程序”。程序是實現某種目的的工具,當忘卻了程序的目的而走程序時,程序就徹底成了擺設和累贅。至少在龍開口水電站籌建處主任看來,環評就是可有可無的、不得不走的程序。環評在這里成了可以被隨意擺布的棋子。建設方可以做守法公民,依法進行環評;也可以先上車,不得已時再補票,而且這張票肯定補得上。
金沙江水電站的建設方如此有信心從環保部門補到票,靠的不僅僅是項目的巨額投資,更重要的是來自經濟或行業主管部門的支持。正如龍開口水電站總經理不經意間告訴我們的那樣:“除了項目環評和核準這個工作當時是正在報批,水保、土地預審、移民安置,其他的工作在相關部委已經獲得了審批。”這些項目之所以能夠開工建設,是因為已經走完了關鍵性的土地、移民審批手續,至于邊緣的環評手續,慢慢來吧。
而按照環評法的規定,環評一般應當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階段完成并報批。換言之環評手續在整個項目的行政審批程序中屬于前置性程序,只有辦完了環評手續,項目的主管部門才能批準該項目。在包括金沙江水電站在內的大多數環評違法案件中,項目的主管部門無視環評法,違法審批項目才是建設方膽敢明目張膽違反環評法的根源。
2007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環境影響評價絕不是橡皮圖章”的宣言擲地有聲;環?偩稚亢螅碍h保執法要像鋼鐵一樣硬”鼓舞人心。斯言猶在,然壯志難酬。這幾年從一次次的環保風暴,到一個個的區域、流域限批,結果卻難免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環保依然沒有擺脫“說起來重要、干起來不要”的無力。
悲觀不代表放棄,事實上環保也不容放棄,希望未來不再發生類似的難堪事件。我們需要一種持續的制度性保障,而非一時的環保風暴。我們需要在環保意識、立法、行政體制、社會監督等層面構建一個系統的環保體系,而非就事論事的修修補補。(本報特約評論員王社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