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A股市場驚現4只股票接連破發現象:其中大盤股N西電開盤不久即遭遇破發,成為三年前中國國航首日破發以來首只首日破發新股;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創業板股票當天也首開破發先河,星輝車模、臺基股份先后宣告破發。
新股破發成A股最大看點
主流機構和權威人士指出,在大盤于3000點上下震蕩的關鍵時刻,新股破發現象無疑成為A股市場的最大看點。正所謂“不破不立”,一批新股次新股的接連破發,或將意味著市場風險的釋放已經接近了尾聲。
在市場流動性收縮預期的震顫中,當日上市的四只新股普遍遭遇寒潮。其中,中國西電上市首日盤中即跌破發行價,為2006年8月18日中國國航首日破發以來首只首日破發新股。中國西電開盤報8.02元,上漲1.52%。開盤七分鐘即跌破發行價(即7.90元/股),最終報7.79元,跌1.39%,換手率僅為34.88%。
另外三只股票中,N柘中(柘中建設)漲幅不足10%,全天上漲7.54%;N潮宏基全天上漲14.58%;N泰爾(泰爾重工)以24.44%的漲幅居首。
資料顯示,中國西電本次發行13.07億股,網下發行4.57億股,占本次發行總規模的35%;網上發行8.50億股,占本次發行總規模的65%,發行價格為7.90元/股,對應市盈率為34.17倍。
在中國西電破發之后,市場掀起了一波新股次新股破發的小高潮。即將面臨1.22億股限售股解禁壓力的創業板個股當日首現破發股,星輝車模、臺基股份先后破發。至收盤,星輝車模收跌3.95%,收于42.84元,而該股發行價為43.98元;臺基股份收跌2.72%,收于41.2元,該股發行價為41.3元。
此外,主板公司的正泰電器當日盤中最低觸及23.41元,在上市僅六個交易日(1月21日上市)后,即宣告跌破23.98元的發行價,成為當日A股市場第四只“破發股”。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西電創出破發速度新紀錄以及創業板新開破發的口子,徹底結束了申購新股不敗的神話,對于市場來說是一次洗禮和進步。
市場風險釋放近尾聲
一日之內連續四只新股或次新股破發,這在前一段時間幾乎是不可想象的。當天,不僅中國西電創造了新股破發最快的新紀錄,而且伴隨著星輝車模、臺基股份的先后破發,破發范圍也從主板市場,向著創業板市場快速蔓延。
新股首日破發到底說明了什么?對此,國金證券電力設備行業高級分析師劉江嘯表示,中國西電之所以上市首日即告“破發”,一是由于大盤近期連連下挫,市場情緒頗為謹慎,二是市場對于中國西電所處的行業地位和發展前景認知度可能并不高。他認為,作為國內輸配電行業的龍頭企業,在電網投資相對確定的背景下,中國西電的“破發”警示了新股上市首日原本應有的風險。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黃祥斌認為,發行價偏高和股市低迷是新股破發主因。發行價偏高的現象,折射了發行制度和詢價制度的問題。去年雖然說改革,但包括首日上市比例、戰略投資者的鎖定期等在內,都沒有什么實質性的變化。
國誠投資分析師對此的解釋是,新股接連破發現象,一方面說明了IPO市盈率定價過高,如前期發行的中國中冶、中國北車、中國化學等權重股后市都紛紛破發。另一方面也說明個股經過近期的大幅下跌,風險得以有效釋放,在2006年8月18日,中國國航首次上市掛牌交易,當天也跌破發行價,后來中國國航股價由最低價每股2.74元漲至最高價每股30元。新股首日破發事件能否成為A股見底回升的信號,讓我們拭目以待。
新股發行體制仍需適當調整
分析人士認為,這波IPO重啟始于2009年6月,當時上證綜指還在2800點附近。伴隨著大盤的震蕩上行,隨后很長時間內,新股必漲的規律持續上演,至去年10月份第一批創業板公司上市時,更是出現了首日漲幅大半翻番的盛景。
東航金融注冊分析師姜山認為,自重啟新股發行以來,攤薄后的發行市盈率自30倍迅速飆升至最高的120倍,盡管籠罩著所謂高成長性的光環,但大量新股發行價格虛高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市場也最終給予了明確的選擇,那就是“破發”。
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股相繼跌破發行價后,市場在倍感震驚的同時,遂對新股的高價發行進行更深刻反思。北方萬盛分析師陳操認為,在目前大盤3000點附近,出現大面積的新股破發現象,這將引來IPO發行的巨大困難,而這種困難將不僅僅出現在大盤上,接下來就是創業板、中小板上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是一對矛盾的共同體,一級市場要有了問題,那么二級市場的改變也就遠不了。
新股的高價發行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在1月14日閉幕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要在2010年繼續深化發行制度改革,加強對詢價、定價過程的監督。這意味著,在詢價階段有所動作,成為監管部門在2010年對待新股高價發行的“降溫”首選方式。
而記者獲悉,中國證券業協會與滬深交易所將于本周五在上海召開“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研討會”,探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相關熱點問題,以期進一步完善發行價格形成機制與股票承銷制度。(記者張漢青楊毅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