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新一批8家創業板公司發布了招股書,并將于12月16日集中進行網上、網下申購,預示著創業板的擴容拉開帷幕。第一批28家創業板企業創造的財富效應,喚醒了企業上市融資的意圖,而對于風投機構而言,創業板更多卻是“紙上黃金”。
創業板“百倍”市盈率能否持續
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集體上市,平均市盈率高達122.27倍。截至12月9日收盤,深交所數據顯示,28家創業板企業平均市盈率高達122.27倍,遠遠高于主板以及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創業板所創造的如此之高的“數字財富”是創投公司和企業都始料未及的。
究其根本,國內上市資源的稀缺性是國內企業高估值的根源。德勤華東區審計部主管合伙人曾順福告訴記者,相較于海外上市而言,國內上市機會的稀缺性使得企業容易享受更高的市盈率,而“十年磨一劍”的創業板對國內投資者來說,更是一個難得的投資機會。
作為創業板的“大贏家”達晨創投在第一批創業板上市企業中獲批的項目最多。達晨創投執行合伙人肖冰表示,創業板的推出激活了很大一批企業和創投機構。“這種高估值的泡沫對創業者是一種鼓舞,在上市的財富效應吸引下,有更多的企業希望上市融資,也有更多的LP(出資人)愿意出現來支持創投企業。”肖冰說。
12月8日,新一批創業板企業發布了招股書,創業板擴容在即。但新增的8家創業板企業對中國龐大的市場而言,仍是滄海一粟,未來仍可能繼續享受高溢價的待遇。
高市盈率背后創投的隱憂
在“百倍”市盈率的神話背后,創投機構并非高枕無憂。鎖定期對退出的限制,使得高市盈率成了紙面上的財富,未來面臨著價值回歸的考驗。
“創業板的高估值對我們來說只是‘紙上財富’,高倍的市盈率最終都會回歸理性。”英特爾投資總監吳蓉暉說。
英特爾投資所投的銀江股份(300020.SZ)作為第一批創業板企業發行價20元/股,而上市首日曾被炒至55元/股,較發行價翻了一番。“雖然這種回報之高是出乎意料的,”但吳蓉暉表示,英特爾更加青睞長期持續性投資,而非短期的市場炒作。
此外,如果創業板維持較高的市盈率,等到退出時,有誰愿意出來高價接盤,這也是未來創投機構將面臨的現實問題。軟銀賽富投資基金合伙人徐航表示,較高的市盈率很難吸引機構投資人的介入,而如果創投愿意折價出讓,這對二級市場不可避免將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同時創業板高市盈率的誘惑下,使得一級市場上企業的心態有了新的變化。更多企業提高了自己的估值,使得創投進入的門檻再度提高。
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研究機構清科集團創始合伙人倪正東介紹,創業板的推出使得國內市場估值的水平重新回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標準。“金融危機之后市場上項目的估值普遍回落至3-5倍,而現在市盈率又重新回升至25倍的高位水平。”他說,高倍的市盈率對創投和企業家都是不利的。
市場投資心態需回歸理性
2005年中小板的推出為本土創投機構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如果沒有中小板的推出,很多本土創投可能很難生存到現在;而今年創業板的推出更為本土創投提供了新的土壤,由于創業板對企業的要求更契合創投的投資理念,長期來看,對創投而言更有著非凡的意義。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十年磨一劍”才推出的創業板,其高至百倍的市盈率有其必然的緣由。總體來看,經過層層篩選,國內第一批創業板上市企業的質量是比較優質的。IDG資本合伙人章蘇陽說:“如果財務報表屬實,在第一批創業板企業中有75%的企業都符合我的投資標準,在第二批擬在創業板上市的8家企業中,也有60%的企業都看好。”
不管如何,創業板短期的高市盈率更多體現的是股民對新鮮事物的炒作,而并不利于機構投資者長期的投資。在清科集團的調查中,有40%以上的企業希望到國內創業板上市,而市場對創業板的理性估值定位集中在30-50倍。
“創業板的財富光環需理性看待,未來希望能有一個成熟的市場,享受合理的估值。”招商和滕創投主管合伙人李雪剛呼吁。(劉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