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集體上市到今天已過去9個交易日了。在創造了巨額財富的同時,已有議論傳出來,創業板首批上市的公司控股股東開始繞道減持,對本來有限售條件的“限售股”通過合同轉持、半價折讓的方式來提前套現。
為什么在剛剛創造出巨額財富的第一時間,最先潛伏的一些大股東們開始想繞道出局呢?顯然,這些創業者已經認為目前的股價遠遠被高估,并且對未來價格走勢并不看好,因此半價折讓,提前套現以便讓財富早日落袋為安。
據清科研究中心11月10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至28家企業上市之日,20家創業板上市企業背后呈現33家VC/PE機構的身影。33家投資機構多在企業擴張期進入,形成了高效的回報周期,按照被投企業的發行價計算,VC/PE獲得了5.76倍的平均投資回報倍數。其中,生物/健康行業帶來的投資回報最豐厚,投資機構在該行業獲得了8.25倍的平均投資回報倍數。
具體來看,北京科技風投投資的北陸藥業獲得的投資回報最高,獲得了16.62倍的投資回報倍數,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北京科技風投投資時間早,于1999年9月份進入北陸藥業潛伏達10年之久,進入時投資價格頗低;另一方面,創業板醫藥股普遍體現的高成長性、高盈利能力受到市場的追捧,拉升了行業整體的市盈率。
說到市盈率,可能也是這些創投與私募機構想提前退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經歷首日上市后的暴漲后,本來就是以高市盈率上市的首批28家創業板企業的市盈率一日就上升到了100倍甚至以上的市盈率,拿著上百倍市盈率的股票,也難怪創投與私募機構感到手中現在拿著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了。
通過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整理發現,33家投資機構中,除了北京科技風投1999年投資北陸藥業,高達創投2005年投資安科生物,華平2006年入住樂普醫療外,其他投資機構均在2007年之后投資企業,這與2007年資本市場整體繁榮有關,當年大批VC/PE攜資進入高成長企業。絕大部分VC/PE在企業的擴張期進入,VC/PE在創業板的回報周期特別短,平均在兩年左右時間便成功獲得IPO的退出通道,投資機構整體回報倍數得以迅速拉升。
但現在,已創造出了“紙上”的巨額財富后,人們開始擔憂巨額財富能否最終落袋的問題,畢竟限售期后價格能回落幾許現在誰也不知道,相對于A股的25倍平均市盈率和中小板的40倍平均市盈率,創業板高達100倍的市盈率的確讓人在興奮之余又充滿擔憂。
在這一輪的VC/PE財富盛宴中,本土VC/PE出盡了風頭,33家投資機構中僅有兩家外資風投——英特爾投資銀江股份和華平的Brook投資樂普醫療,其余31家均為本土創投機構。此外,國有創投機構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單上,他們持有的部分上市企業股份被劃轉至全國社;鹄硎聲渲6家創投機構的股份部分或全部轉持給社;稹
時間對任何股東來說都是一樣的,雖然眼前賬面上存有巨額財富,但創投機構和社保基金所持的股票一般都有1—3年的禁售期。等到解禁時,賬面財富會不會只是一紙夢幻?由于創業板存在高風險和諸多不確定性,投資機構所持股份高額價值也將面臨跌損風險,投資機構的高額財富能否兌現,未來仍需經市場和時間的考驗。(唐福勇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