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參與熱情升溫
從第一批創業板發行結果可以發現,機構投資者中鮮少有公募基金參與其中,而主要參與申購對象為券商投資者,這在“裁判員”和“運動員”一體的情況下,不得不讓人懷疑55倍之高市盈率的價值所在。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穩健著稱的社保基金在創業板“打新”時卻成為排頭兵。在首批創業板10家公司的新股申購中,社保基金累計申購金額高達80億元,而同期創業板凍結的打新資金為7800多億元,社保資金占打新資金比例逾1%。
對于這一現象,部分基金經理開始認為,或許暗示著創業板投資收益將非常可觀。
果然,公募基金從第二批創業板申購開始積極性大漲,參與申購的基金數量和報價都有大幅提升。統計顯示,基金公司平均申購第二批創業板的數量占比為46.35%,遠遠領先于券商等其他機構;而對于第三批創業板,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質量不如第二批,但基金公司平均申購數量占比仍達到44.11%,幾乎成為網下申購的主力軍。
雖然此前基金并不看好創業板,但從最近的調查發現,相對于投資創業板二級市場,基金更愿意投身于“打新股”行列。大成基金認為,投資者對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判斷存在一定的難度,相對主板有一定的風險,相較之下參與創業板公司“打新股”的風險可能相對較小。
隨著連續三批創業板的推出,機構投資者對其的態度也逐漸趨暖,而超高的發行價也讓投資者趨之若鶩,尤其是成長性強、技術壁壘高、商業模式獨特的上市公司成為投資者追逐的重點。但市盈率居高不下的上市公司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3個月鎖定期結束后,抱著“打新”獲得超額收益的投資者“落袋為安”,將很有可能造成企業破發的風險
業績決定投資價值
警惕上市破發風險
分析獲批的創業板上市企業可以發現,基金“打新”偏愛大盤股。從第一批的樂普醫療,到第二批的愛爾眼科、億緯鋰能,以及第三批的華誼兄弟、紅日藥業,大部分是發行規模居前的個股。
“除了發行規模外,成長性是決定企業投資價值的關鍵因素。”申銀萬國分析師林瑾說,“從這三批創業板來看,上市企業三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達到55%以上,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到94%,未來3年的盈利預期也達到35%。”
而基金參與度最高的幾只個股絕對是業績增長的佼佼者。世紀證券對企業增長速度、增長質量、盈利能力等方面進行測算,篩選出綜合成長優勢最強的三家公司,依次為樂普醫療、紅日藥業、華誼兄弟。
其中,樂普醫療2008年凈利潤2.01億元,人均凈利潤接近40萬元,這一數字堪比百度公司,且其從事冠狀動脈介入是與國外產品形成強有力競爭的為數不多的企業之一。
紅日藥業每股收益高達1.71元,顯著高于化學制劑行業和中藥行業的平均水平,這主要是由于公司主導產品均為國內獨家生產品種,處于市場壟斷地位,并采用了“底價發貨和代理銷售”的營銷模式,使得主導產品的價格較為穩定。
此外,世紀證券分析師呂麗華認為,機構還比較關注主營業務屬于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領域,符合產業升級趨勢,技術壁壘高,競爭優勢突出,具有可持續自主研發創新能力、較強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商業模式獨特,可復制性弱的上市公司。
然而成長性再好的上市公司,面臨如此高的市盈率也不排除有破發的風險。國泰君安分析師翟鵬表示:“雖然他預計創業板企業剛上市會高開,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在3個月鎖定期結束后,機構投資者可能會拋售股票,上市公司面臨破發的風險。”
“尤其是在3個月鎖定期間,股市如何發展誰也不能確定,然而機構很無奈,如果不參與創業板,萬一市場表現很好,則可能損失此方面收益。”林瑾表示。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此次參與“打新”有一大部分是債券型基金,業內人士認為,由于2009年債券市場收益空間有限,因此只能通過創業板及可轉債來尋求超額收益,而真正上市后表現如何,就要看這些機構投資者的去向了。
有部分基金經理明確提出,只參與創業板“打新”,不參與“炒新”。國泰基金經理張瑋表示,創業板是一朵“帶刺的玫瑰”,應該清醒意識到創業板上市公司存在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差、業務模式缺乏持續經營考驗,以及管理者運營經驗相對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將使得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后面臨業績較大的波動,甚至是生存危機,一個戰略性的失誤都有可能毀掉整個企業。
此外,另一個問題也值得關注,林瑾指出,此次過會的企業都是景氣度較高的傳統行業,目前行業的盈利預期達到15%-30%,若是行業整體發生變化,支撐創業板高溢價的因素就不存在,風險將大大增加。(國際金融報 桑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