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已過會公司都有機構股東,給眾多的VC/PE帶來了一條新的退出渠道,使其獲利變現能力大大加強。但從首批登陸創業板的企業來看,其50倍的靜態市盈率也帶來了憂慮。業內人士建議,機構股東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確保企業上市后健康持續運營更為重要。
機構獲利豐厚
根據統計,在已過會的13家企業中每家企業的前十大股東中,至少都有一家投資公司或者VC或者PE。其中,因擬登陸及通過初審的項目最多,深圳創業投資和深圳達晨創業投資成為行業焦點。
資料顯示,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共有17家企業擬登陸創業板,目前為止共有湖南中科、朗科科技、新中大、銀泰科技、中青寶網5家企業通過了證監會的初審。深圳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旗下共有12家企業擬登陸創業板,其中已經通過初審的企業有愛爾眼科、藍色光標、茁壯網絡、網宿科技、數碼視訊等5家企業。中科招商、浙江天堂硅谷創業投資、珠海清華科技園創業投資、清華紫光科技創新投資等也擁有較多的創業板項目。
從首批登陸創業板的企業中創投的持股比例看,持股比例最高的是青島德銳投資有限公司,特銳德持股比例高達66.50%,其次是蘇州錦融投資有限公司,其對新寧現代物流持股比例達40.4%,第三是佳船投資對嘉豪船舶的投資,持股比例27.%。
創投在退出過程中獲利豐厚,以持有樂普醫療大筆股份的美國華平基金為例,華平基金買入樂普醫療的股份合計成本為1.74億元。而以樂普醫療29元/股發行價計算,該筆股權市值可以達到21.17億元。
與國外創投項目平均所需6—8年的退出周期不同,創業板公司的平均投資周期僅有2—4年。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有創投背景的創業板項目中,2004年前發生投資僅3起。2006年以后(包括2006年)的投資案例共34起,分布比較密集,因此推算平均投資周期僅有2-4年。清科分析師認為,由于受創業板激勵和門檻較低的影響,原本計劃在A股或中小板上市的企業轉投創業板,從而實現了提早上市的目標。隨著未來經濟發展的逐步趨穩,VC/PE投資周期也將進一步趨于合理 。
高市盈率背后有隱憂
首批發行的10家創業板公司9月25日集中上網發行,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普遍偏高,相對于2008年的靜態市盈率(PE)為50倍左右。業內人士提醒,應注意高市盈率給創投帶來的不確定性。
清科分析中心分析師李芳認為,目前中小板二級市場整體市盈率達到50倍,根據中小板與創業板的比價效應,機構和中小投資者對創業板市盈率預期都很高。IPO重啟以來,“打新”隊伍激情高漲,逢新必炒。這種做法在推高滬深兩市新上市企業股價的同時,也助長了創業板上市企業高市盈率的預期。對深圳的創投機構來說,由于其進入企業項目的成本較高,又寄希望于上市后以豐厚的回報退出,創投機構普遍對創業板發行市盈率有較高的預期。而由于首批上市企業具有眼球效應,眾多企業和投資機構對整個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的預期也日漸走高。而到明年主板進入全流通時,在財富效應影響下,創業板將有更多的利益角逐,創業板未來的平均市盈率可能明顯高過主板和中小板。
但是高市盈率對上市企業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李芳認為,按高市盈率上市,企業的發行定價將會較高;而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多為非成熟企業,企業經營可能大起大落,一旦企業經營出現問題,將誘發股價的大幅波動。從海外創業板市場來看,創業板與中小板成長性完全不同,市盈率的預期也差距懸殊。隨著創業板上市企業的增加,各地政府囤積的優質企業越來越少,后續上市企業的質量難以保證,創業板市場未來走勢并不明朗。創業板上市企業如果不能及時應對市場風險,上市之初便透支了其未來長時間的成長性,引起股價的持續下跌,也影響到企業自身的發展和成長,后續的再融資變得艱難。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創投機構而言,按創業板相關規定,創投機構最快也只能在一年之后退出,抱有較高的市盈率預期固然有望增加其投資收益,但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確保企業上市后健康持續運營更為重要。(記者 徐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