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國 — 東 盟 自 由 貿 易 區 將 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
從溫州鞋遭西班牙埃爾切市焚燒到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場清除中國商人貨物,從重慶摩托車兵敗越南,到菲律賓紡織工會要求“紡織品關稅保護”……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入“倒計時”階段,如何打破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屢遭“傾銷制裁”的“魔咒”,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中國—東盟自貿區面臨深層考驗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將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G D P、4 .5萬億美元貿易總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啟動以來,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增長迅速。
然而,令人擔憂的問題卻始終高懸自貿區頭頂: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往來中,除了農產品一項長期貿易逆差外,無論是投資還是貿易往來,都是不折不扣的貿易順差。
廣西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陳雄章介紹,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初衷在于,以中國強大的外匯儲備和經濟增速為基石,吸引東南亞國家進入市場,共享發展碩果。但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逆差,東盟國家在金融危機中的恢復能力較弱,將不排除東盟國家即使在2010年自貿區建成之后,也會啟動貿易保護條款,形成事實上的貿易壁壘。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常務副秘書長許寧寧告訴記者,2009年以來,中國—東盟雙方貿易額下降,1-6月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3 .8%,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相互開放市場,中國對東盟貿易順差會加大,而東盟擔心中國產品的大量涌入會沖擊其中小企業,東盟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現正需出口的增長和外匯儲備的增多、并擔心失業增加。
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占9%,在東盟的對外貿易中,東盟與中國的貿易額占11%。在經濟一體化中貿易是基礎,雙方的貿易產品品種應全面發展,以提升區域內貿易在各自對外貿易中的比重。雖然中國企業在東盟投資近年來快速增長,但中國在東盟的投資額遠遠低于東盟在華投資額,東盟國家非常希望更多中國企業前往投資。
低價競爭難以為繼:中國制造屢遭“滑鐵盧”
一個引人關注的焦點是:中國—東盟貿易逆差的核心原因是什么?記者采訪的專家學者們認為:中國產品一貫以來采取的低價競爭手段,不僅容易遭到海外同行的強烈抵制,更有可能陷入自身“低價—劣質—退出”的怪圈,這也就是中國制造屢屢在海外遭遇“滑鐵盧”的關鍵。
中國制造在海外市場的“滑鐵盧”以溫州鞋為代表,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俄羅斯發生的查扣溫州鞋事件,整個浙江商人損失大約3億元人民幣,個別企業損失達千萬元以上。2003年冬,20多家溫州企業的鞋類產品在意大利羅馬被焚燒。2004年1月8日,尼日利亞政府發布“禁止進口商品名單”,溫州鞋名列其中……
同樣的情況也曾經在東南亞國家上演。自199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幾大名牌摩托車如“隆鑫”、“宗申”、“力帆”等相繼進軍越南市場,并很快以價格低、外觀美受到越南消費者的青睞,很快占領了當地市場。
但2001年,越南開始調整部分進口產品的關稅,大幅提高了摩托車散件進口關稅。這給中國摩托車對越出口帶來了嚴重影響,致使中國摩托車對越出口一下子從巔峰跌到谷底,2002年越南市場中國摩托車進口額僅達到4000多萬美元,其中絕大部分還是執行的2001年以前雙方所簽合同的剩余部分。與2000年相比,2002年的出口量已減少了90%以上。
常年從事摩托車營銷業務的越南客商武元強說“中國摩托車企業進入越南市場,主要的戰略動機,無非是認為越南的經濟才剛開始,趕不上中國,所以認為在這樣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以低價切入市場是最好的戰略。低價競爭的戰略導致很多設計質量不佳的摩托車一時間充斥當地市場,中國企業相互之間也進行低價銷售的惡性競爭,因此迅速遭遇‘滑鐵盧’。反觀日本摩托車,與中國企業差不多同時進入越南,由于注重質量,雖然價格是中國品牌的幾倍到十幾倍,但仍然深受越南消費者喜愛。”
許寧寧用“2年打垮日本摩托,3年打垮自己”來概括中國摩托車產業的“越南之旅”。他警告中國企業:“自貿區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分一杯羹的,要參與競爭,企業更要懂得游戲規則,不能吃了祖宗飯,絕了子孫路!”
利益共贏+通道共享=破解“魔咒”
“尊重隊友,利益共贏,通道共享,才能實現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過程中打破中國制造的‘傾銷魔咒’。”這是記者采訪多位專家學者的共同看法。
———將自貿區中的同行視為“隊友”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這是打破“傾銷魔咒”的首要條件。不久前,菲律賓紡織者協會已經對進入自貿區建成之后,中國服裝和紡織品進入該國市場表示高度警惕,并計劃要求政府啟動貿易保護條款,以防止中國紡織品在當地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許寧寧說:“自貿區是要鍛造整個區域面向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應該杜絕一進入對方市場就采取低價銷售的手段。”
———學會通過行業協會的方式,與同行實現“利益共贏”。馬來西亞對外貿易促進局官員諾哈魯丁·諾丁認為,目前中國還習慣以大型國有企業與東盟國家的政府高層對接的方式來實施“走出去”的戰略,這一做法盡管能夠在短時間內贏得高層的認同,但在具體操作層面上卻不太容易得到所在國行業協會為代表的同行的認可。他說“中國的企業應該尊重東盟國家的行業協會,通過行業協會反而更容易融入當地的經濟生活。”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常務秘書長許寧寧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中國與東盟應該盡快實施雙方行業對接工程,實現更多的貿易創造。雙方行業需根據開放的新形勢,及時對接、合理分工,從而積極組建新的產業鏈,提升本區域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在促進行業合作方面,雙方的行業商(協)會則可發揮重要作用。我國行業商(協)會應盡快進入自貿區角色,加強與東盟行業商會的合作,共同探討市場開放后的產業合作。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把促進雙方各類行業商會的對接作為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實施中國—東盟行業對接工程。
———與東盟國家共同建設“通道共享”的上下游產業鏈。
由于中國具有強大的勞動力競爭優勢,因此,原料采購中也逐漸具備了話語權。但中國在產品設計、技術創新領域仍然缺少足夠的經驗。相比之下,東南亞國家中的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在服裝設計、電子產品創新、軟件服務等領域具有較好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
著名經濟學家湯敏認為,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行業協會和中小企業應該盡快實現對接,從而將各自的優勢進行比較剖析,這就能夠實現同行效益最大化。低價競爭和簡單勞動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造成自貿區壁壘保護此起彼伏,只有將各自的優勢最大化,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才能實現共贏的局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