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副部長鐘山近日表示,中國2009年占世界國際貿易份額預計在9%以上,有可能超過德國成為第一出口大國。
不斷改善的國際收支基本面勢必將在2010年給人民幣帶來更多的上行壓力。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率先反彈,人民幣匯率又面臨新一輪升值壓力。汲取上一輪人民幣持續快速升值的經驗教訓,我國應該提前行動,構建一套合理機制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巴克萊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由于當局貫徹了獨立的貨幣政策,中國并未像有些人擔心的那樣面臨喪失貨幣政策控制權的重大風險。
盡管如此,對于2010年的外貿形勢,鐘山認為將會更復雜,這促使中國政府未來必須下大力氣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促進貿易平衡發展。
人民幣匯率面臨多重壓力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認為,隨著今年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的顯現,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基本確立,這給人民幣升值重新帶來了壓力。
其認為,中國的城鎮化進程、經濟結構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區域經濟的進一步平衡,都將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提供良好的動力。
彭文生則向本報預計,2010年中國經濟G D P增速將由今年的8.6%上升至9.6%,但環比增幅將由2009年第二季度的16.4%降至2010年的8%左右。同比增幅將在明年一季度達到12%左右的頂峰,但隨后在四季度將降至8%左右。
根據全球權威機構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普遍要好于今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0年我國經濟增長9%、世界銀行預測增長8.7%、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預測增長8.8%、亞洲開發銀行預測增長8.9%,我國經濟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將增加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
彭文生認為,隨著政府著力向內需拉動型增長方式轉變,預計2010年的增長將更趨均衡。“首先,有跡象顯示生產開始向滿足內需及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傾斜。比如,服務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已經超出了制造業,服務業在名義G D P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其次,區域經濟均衡發展亦有顯著改善,有利于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此外,2009年前三個季度內地固定資產投資與工業生產的增長速度均超過沿海地區。”
在基本面向好的情況下,中國在出口方面的資源稟賦優勢也將繼續推動貿易順差上漲(圖6),這對人民幣匯率升值也將形成直接壓力。
數據顯示,2009年11月底,我國出口額達到10709.8億美元。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 TO )的預測,今年我國將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危機提升了我國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隨著出口保持穩定較快增長,一旦貿易順差持續增加,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將逐漸顯現。
中行金融研究所援引德國和日本等國家經濟崛起的經驗認為,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短期內難以扭轉。德國和日本長期以來以貿易立國,經濟迅速崛起成全球排名前三位的經濟體,目前,德國和日本出口總額分別居全球第一位和第四位,進出口占G D P的比例達到30%,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度仍然較高。其認為,中國現有的資源稟賦依舊能夠賦予中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且產業升級亦將為未來中國出口帶來強勁動力。
此外,在降息周期中人民幣與美日歐元之間的利差加大(圖2),亦將推動國際資本對人民幣資產的興趣,進而推動人民幣升值。據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統計,當前人民幣與美元和歐元之間利差創2005年以來最高水平,人民幣與日元利差也處于相對較高位置,從利率角度看,人民幣資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中行金融研究所預計,未來2-3年,人民幣與主要貨幣利差收窄的可能性較小,人民幣資產將發揮持續的吸引力。而且隨著通脹預期和人民幣率先加息的預期增強,相對較高的人民幣利率水平將有利于吸引外幣資金流入我國(圖3),從而推高人民幣匯率水平。
而拋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未來美元持續貶值的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人民幣匯率。中行金融研究所認為,未來避險資金大量流入美國不可持續,隨著全球經濟觸底并逐步復蘇將帶動大量避險資金逐步流出美國。而美國財政與經常項目的“雙赤字”以及美元利率的持續走軟都將對美元帶來巨大的貶值壓力。
彭文生認為,由于當局貫徹了獨立的貨幣政策,中國并未像有些人擔心的那樣面臨喪失貨幣政策控制權的重大風險。“我們認為當局將繼續采取多種政策相結合的方式應對未來資本流入的壓力,而有關人民幣溫和升值會吸引更多資本流入的擔憂,將不會是制約當局匯率決策的主要因素。”
如何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但盡管面臨升值壓力,一套合理的機制將有效疏導內外資金的正常流動,進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中行金融研究所認為,中國目前首先需要再評估貿易政策,并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
其認為,中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2.2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圖4),中國長期以來的貿易順差是形成巨額外匯儲備的主要原因。因而在現階段,中國應該著手考慮調整貿易政策,適度降低貿易順差,從根本上解決外匯資金過多的問題。
主要的措施可以包括進一步修改加工貿易相關政策,將有限的資源用于打造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中國制造業產品;出臺擴大出口的相關措施,通過帶動國內消費點和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為中長期產業戰略調整打下基礎;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逐步減少對外匯儲備的需求。
而除了調整貿易結構,進一步評估資本項目政策,資本流入和流出渠道進一步完善亦有助于平衡境內外匯供需(圖5)。中行金融研究所建議,中國應該一面適度控制外匯資金流入,防止助推人民幣升值;另一方面則應進一步鼓勵境內企業對外投資,擴大外匯的投資渠道。
數據顯示,上輪人民幣升值期間,境外的外匯資金保持快速流入,如境外IPO籌資額,2005-2008年分別達到約206.5億美元、393.5億美元、126.9億美元和45.6億美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審批累計金額達到約157億美元,大量資本項目下外匯流入加速了人民幣升值步伐。
除此之外,建立境內本外幣債券市場,平衡外匯供需也應盡早提上決策日程。
中行金融研究所認為,穩定匯率的根本點在于保持本外幣供需基本平衡。未來我國經濟仍處于發展機遇期,境內外幣規模可能進一步增加,同時,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境外人民幣規模將不容小視。這兩個領域的本外幣規模將是影響匯率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們可考慮建立健全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和境內外幣債券市場,積極疏導境外人民幣和境內外幣資金的正常流動。
研究所認為,中國應擴大境內外幣資金的投資渠道,提高外幣收益水平,其中比較有效和可行的做法是擴大境內外幣債券市場。建議從以下三項措施著手推進外幣債券市場發展:一是將債券投資主體擴大至普通居民,進一步貫徹“藏富于民”的理念;二是鼓勵“走出去”企業和進出口企業作為外幣債券發行主體,滿足國內企業加快“走出去”的需要;三是債券品種應以中短期為主,以較好的流動性活躍外幣債券市場。(張曉華 香港報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