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從深圳證券交易所了解到,創業板28只股票的首日交易中,機構投資者累計買入1142.95萬股,占市場比例為2.63%。其中,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保險等未參與買入,券商自營和理財合計買入115.25萬股,QFII合計買入0.52萬股,其他一般法人合計買入1027.18萬股。25.26萬戶個人投資者參與買入,合計買入4.23億股。其中買入股數在5... 中新社發 任衛紅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2日電(周銳) 盡管監管方煞費苦心的安排28家企業同時上市、并嚴格執行既定的停牌閥值,但創業板周五仍然遭到爆炒。市場的瘋狂讓人們對于監管方不厭其煩提示的風險,有了切身的感受。
記者從深圳交易所了解到,創業板首日,28家公司股價較發行價平均上漲106.23%。其中,漲幅最大的金亞科技上漲了209.73%。經過首日爆炒,28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已有78倍左右,有四只股票市盈率過百。周五創業板總成交額為219.08億元,日均換手率超88.88%。
有人戲言,首日跟進的不是瘋子就是賭徒。極高的換手率也顯示,多數申購中簽的投資者采取了拋售的交易決策。然而,依然有25.26萬個人投資者在交易首日買走了4.23億股,占市場比例97%。而機構投資者卻大都按兵不動。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保險等均未參與買入,券商、QFII、其它一般法人合計買入1142.95股,占市場比例僅2.63%。
投資者結構這一中國創業板的隱憂開始浮出水面。
經驗顯示,不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個人投資者在創業板會處于劣勢地位,而那些有專業管理,投資分析團隊的機構投資者則具有相對的優勢。在納斯達克市場,資本總額的50%是機構投資者所有,倫敦AIM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比例也高達80%。
然而,在中國證券市場的絕大部分依舊是中小散戶。數據顯示,2008年中小投資者首日買入股數占市場總額的56%,而20個交易日后,上市首日買入的投資者虧損賬戶比例超過50%,其中炒作最為嚴重的22只股票虧損比例更大,最高達到99%。
這樣的故事有可能繼續上演。有機構預測,周五已有部分炒新者被套,而下周被套牢的資金可能高達200億元。雖然狂熱終會褪去,市場也將逐漸回歸正常價值區間,但爆炒帶來的教訓不應被忘記,中小投資者對創業板的風險應有更充分的評估。
在創業板開市前,人們曾根據28只股票的發行價推算出創業板將創造82位億萬富翁,經過首日暴漲,這一數目已經上升到123。有專家表示,這種造富效應扭曲了創業板設立的初衷,是創業板發展的另一個隱患。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認為,過高的市盈率是創業板產生造富效應的根本原因。在上市指標仍屬于相對稀缺資源的情況下,極容易導致一種情況:企業家考慮的不是公司的發展,而是上市資格的獲得。所追求的也已經不是自身價值的創造,而是對股民存量財富的分享。
上市就能成為富翁的現狀,會讓動機不良的企業為了圈錢而更加賣力地包裝自己,欺騙和腐敗也隨之而來。這對創業板的發展極為不利。
這一狀況給監管方出了一個難題,中國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結構使得監管者必須嚴格控制上市公司的門檻,保護投資者利益。然而門檻的存在卻讓上市公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會是一種相對稀缺的資源,從而導致爆炒并產生離奇的造富效應。
好在中國擁有極其豐富的上市資源,劉紀鵬表示,創業板必須存在門檻,但監管方可以適當調整發行策略,通過增加同時上市企業的數量,來避免爆炒、暴富的情形發生。
不管怎樣,創業板已經開始邁步前行。相信隨著投資者和監管方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成長;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創業板將走向平穩,并逐漸彰顯其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獨特作用。而無論何時,對風險有足夠的認識都應該是投資者參與創業板的第一前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