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并不必然帶來就業增加
在經歷經濟危機之后,就業恢復的步伐通常滯后于經濟復蘇。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研究顯示,一個國家遭遇經濟危機后,從經濟上恢復大約需3年左右,而勞動力市場的恢復平均需8年左右。該機構是幫助中國制定人口與就業政策的主要智囊機構之一。
“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可能通過刺激恢復到8%左右的增速,但就業壓力卻將持續更長時間。”王德文說。這一現象被學者們稱為“無就業復蘇”或“無就業增長”。
美國的先例正是例證。在經歷了1990年至1991年的經濟衰退之后,當美國經濟增長復蘇時,就業卻沒有相應恢復,首次出現了“無就業經濟復蘇”,這被認為是老布什未能連任美國總統的重要原因。這種現象在2001年至2002年經濟衰退之后再次出現,并且持續時間更長。不久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又一次預計“無就業經濟復蘇”的來臨,即在預測到2009年后半期經濟開始復蘇的同時,預計失業率卻會繼續保持在高水平上,直到2011年甚至更晚的時候才可能走低。
這表明,復蘇階段,經濟增長并不必然帶來相應的就業恢復。4萬億刺激計劃推出后,社會普遍擔心的,是資金大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而這些領域對就業的吸納能力有限。
以民間投資為主的中小企業,解決了整個社會75%以上的就業,吸納每年新增就業的能力更強。不過,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從截至8月份的情況來看,民間投資尚無明顯起色。目前仍然是以國有資本為主導,并且由于流動性充沛和財政稅收增長等原因,致使國有資本大舉進入各種產業,而令民間資本對未來經濟不確定并有“被擠出”之感。
盡管在中央政府確定的原則中,“促就業”被提高至與“保增長”同等的高度,并出臺大量政策,但專家認為,地方政府仍然優先考慮經濟增長數據和財政收入,就業并未被置于優先位置。
“看看已經投資的項目,你會發現很多和就業并沒有什么緊密聯系,甚至有些部門、有些地方官員心目中最重要的還是保經濟增長、保財政收入,保就業只是說說而已。”知名經濟學家、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說。他認為,“保8”的目標,應該被理解為主要就是“保就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