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24分報道,本屆達沃斯論壇上,70多場討論會、86個國家、1300多名與會者圍繞一系列前瞻性議題展開腦力激蕩。在這些經濟達人心目中,他們最關心哪些問題?為什么關注這些話題?他們又得出了怎樣的結論?
達沃斯論壇四道題
第一道題:如何讓世界經濟盡快走上復蘇道路?
答題背景:剛剛在倫敦結束的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圍繞是否應該“退出經濟刺激計劃”的爭論不絕于耳。當年為了刺激經濟推出的一攬子非常規措施需不需要繼續執行下去,如果退出,各國將以怎樣的方式,多大程度的退出?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
答題人: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并沒有減弱,短期內也很難消除,經濟復蘇的綠芽需要陽光、雨露,需要細心愛護。我們不能、也不會在不適當的條件下改變政策方向。我們將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并不斷豐富和完善一攬子計劃,及時發現和解決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同時,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脹在內的各種潛在風險,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當應對金融危機處在關鍵時刻的時候,我要再次呼吁,要堅持,堅持努力,毫不動搖,毫不退縮。我們已經看到了曙光。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終將散去,讓我們共同開創更加光輝燦爛的美好明天!”
第二道題:金融危機對亞洲經濟未來的影響?
答題背景:金融危機給以出口型為主的亞洲經濟增長模式敲響了警鐘。亞洲經濟過分依賴西方國家的消費者,一旦西方消費者在后危機時代捂緊了錢袋子,亞洲經濟將面臨不小的麻煩。亞洲國家如何在在關注出口和投資的同時,激活個人消費,是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關鍵環節。
答題人:著名經濟學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
“亞洲過去的增長模式基本上是靠低成本,兩個因素,一個是低成本,另外一個是海外市場。現在這兩個因素都在發展變化。隨著經濟的發展,成本在不斷提高。金融危機之后,外部需求大幅度減弱,亞洲就面臨著很嚴峻的考驗。下一步增長的動力是要靠創新。兩個創新:第一個創新叫制度創新,第二個創新叫技術創新,制度創新遠遠比技術創新重要的多。亞洲如果不能在創新上做好文章,要持續過去幾十年間的高速增長將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道題: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為什么極少成功,出路何在?
答題背景:中國的企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躍躍欲試。像騰中收購悍馬、溫州企業收購皮爾·卡丹、吉利收購沃爾沃,這些很多讓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并購活動紛紛浮出水面。然而怎樣做到“買得來、管得了、干得好”,依然是困擾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難題。
答題人:美國銀行和美林集團中國區主席劉二飛:
“在非資源性行業里面,我個人總體的觀點是中國大部分企業還沒有到海外管理收購的能力。往往是收很容易,管理很難。主要是我們的現在的人才準備不足,在海外的經驗不足。你收購的企業要跟人家接軌,跟它融合,我們現在的體制跟它融合的條件還不完全具備,所以往往收購以后整合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
第四道題:金融危機下,公司高管究竟該拿多少錢?
答題背景:今年年初,美國保險業巨頭AIG一邊接受政府救助,一邊發放高額獎金的做法,大家還記憶猶新。華爾街那些年薪以千萬美元計算的銀行家們,在經濟危機下,還應不應該有這么多的收入?
答題人:商務社會責任國際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倫·克拉莫(Aron Cramer):
“高管的收入首先取決于他們對組織帶來的價值多少。我覺得美國一些高管對國家、對股東、對公民都帶來了巨大的價值,所以我覺得他們應該有更高的報酬。問題在于制造企業的高管們的培訓程度不高。有些時候收入高的高管帶來的成果是有限的,那就是問題所在。所以要衡量他的成果,再看看應該拿多少的工資。所以我覺得這不是核心的問題,也不是引發金融危機爆發的問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