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發展地方性中小民間金融機構 運用政策增加中小企業貸款基金
主持人:蔡雨坤 南斌鋒 郜利敏
嘉 賓:白景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王紅領(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何 平(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教授)
目前,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新增貸款數額遠超去年同期水平。然而,巨大的借貸資金卻難以流入為中國經濟撐起半壁江山的中小企業。為什么中小企業融資難?如何能夠讓中小企業實實在在地得到貸款?本報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學者。
三方面原因導致融資難
問: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資難,到底難在哪里?
王紅領: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一直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貸不到款。一方面,我國的大銀行很難為中小企業提供這種服務;另一方面,外國的大銀行進入中國,不會、不愿也不能為大量的地方性中小企業去提供服務。
究其原因,一是中小企業自身實力弱小,固定資產有限。中小企業的廠房很多都是租賃的,真正的固定資產不多,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缺乏足夠的抵押品。一旦出現虧損,可能出現資不抵債,銀行就無法收回貸款。二是中小企業信用意識缺乏。諸如制度不健全、家族式管理、經營不規范等問題,導致擔保機構不愿擔保。三是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為中小企業貸款會付出更多的人力、財力,而貸款數額和大企業相比卻相當于“零售”,大銀行基于“風險最低、利潤最大”的原則,不希望與中小企業合作。
白景明:我覺得目前融資難,難在三個方面:一是在于中小企業發展不確定性強。目前經濟形勢不穩定,國際出口不容樂觀,國內經濟也處于相對低速期,加之中小企業是依靠生產和銷售大企業的零配件生存,依靠大企業輻射,相應他的經營風險可控性就差。二是中小企業在產業結構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屬于勞動力密集型,常常處在高附加值產業鏈的下端,收益低,也使他的融資能力差一些。 三是貸款機構為控制風險,提高收益,往往偏好對大企業放款。
在政策層面,我國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很大,例如各級政府成立貸款基金,給予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把中小企業納入財政采購等。
融資難問題須重視
問:如果中小企業融不到資,會產生什么危害?
何平:在整個經濟衰退期,有潛力的中小企業,本來具有彈性優勢應對危機,但因缺乏貸款、資金,將產生一定的經營困難,甚至出現倒閉。中小企業是提供工作崗位的大戶,中小企業規模的萎縮,將進一步加大失業隊伍,這將帶來社會不穩定。同時,許多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諸如餐飲、家政服務都是由中小企業來提供的,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給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將產生不良的連鎖反應。
白景明: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需要引起重視。從理論上說,中小企業一旦出現倒閉、停產等情況,引起失業將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在中國,大批失業還未出現,相信未來也不會出現。主要是我國上半年經濟形勢比較好,沒有出現大的波動。中小企業在數量上也有減有增,沒有太大變化幅度,部分失業人員也被大企業吸收或成為個體工商戶。
靠政策更須重市場
問:如何保證中小企業真真正正的拿到貸款?
何平:保證中小企業真正拿到貸款必須從制度上讓中小企業貸款得到保證。首先要對中國的金融機構進行分層設置,促進不同金融機構業務有差別并保證利潤的差別化。此種大環境正是構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主體的關鍵。另一方面,國家應該在稅收等方面建立長期穩定的支撐體系,用事實來說明支持中小企業的金融主體有存在的合理性。
王紅領:我國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仍是大量地方性的中小企業。只有一大批地方性的、“土生土長”的中小民間金融機構,才能勝任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重任,與地方性的中小民營企業共同成長。
這當中的合理性在于:信息及建立在信息基礎上的信用是決定金融服務業發展的根本因素;而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能較充分地利用地方以至社區內的信息存量,低成本的了解到地方上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項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克服交易成本較高這一障礙。正是這一經濟合理性,使得地方性的小銀行可以有穩定的服務對象和市場基礎,與國有大銀行相輔相成。
發展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市場,重要的一環就是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包括非國有的投資公司、投資基金、投資銀行、金融中介機構等,也包含民營銀行、保險公司等。
白景明:目前,國家已經制定的政策包括增加中小企業貸款基金數目,加大中小企業采購規模等,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還將不斷推出,而且已經很有效果。
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按照市場經濟要求,銀行貸款給誰,不向誰貸款是銀行的經營自主權。事實上大企業也不是想融多少資就融多少資,從市場經濟特點看,中小企業融資難會是一個長期性難題。
中小企業應該根據市場經濟規律,及時調整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適應市場經濟要求,通過開放的資本市場,例如中小板、創業板等融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