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7日電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站消息,中鋼協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17日就鐵礦石談判結果表示,此結果在建立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的談判模式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中鋼協17日發布公告顯示,以寶鋼為代表的中國鋼鐵企業與澳大利亞FMG公司經過充分交流和認真商討,以合作互利為共識,對2009年度中國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價格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談判結果。FMG公司承諾銷售給中國鋼鐵企業的鐵礦石實行一個價格,即粉礦干基離岸價每噸度94美分,塊礦干基離岸價每噸度100美分。該合同有效期自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
劉振江表示,這個談判結果是一個供需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是經過雙方充分地協商、交流,尤其在長期合作與互利的理念上達成了基本共識。因此,這個結果比較理性、客觀,是立足于市場的,是對雙方都有利的。
劉振江認為,這個談判結果對中方來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建立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的談判模式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什么必須建立中國模式?因為中國今年要進口5億噸左右的鐵礦石,占世界海上鐵礦石貿易量的一半以上,一噸吃虧一美元就是五億美元,這不是簡單的企業利益。這樣大宗的原料進口,對大供貨商來講,他應當考慮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這決不單純是需方得失問題。而別人進口一、二千萬噸鐵礦石就決定了中國5億噸鐵礦石的價格,對中國很難說公平,不公平的東西就難免被打破。從市場公平出發,我們必須著手建立中國模式,中國應該有的話語權要靠中國人自己努力去兌現,沒有人賜給。對中國模式的內涵,我們已經明確了基本內容和基本目標,這也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地完備。
背景資料:全球年度鐵礦石談判慣例
一年一度的鐵礦石價格談判最早開始于1981年,經鐵礦石供應商和消費商談判協商后,雙方確定一個財政年度的鐵礦石價格。
根據歷年傳統的談判習慣,國際鐵礦石市場分為亞洲市場和歐洲市場,并分別確定亞洲價格和歐洲價格。亞洲市場主要以日本為用戶代表,歐洲則以德國為用戶代表。
鐵礦石供應商主要有3家:澳大利亞兩大巨頭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不過,在2008年,一股新興力量——澳大利亞第三大礦石供應商FMG公司也積極參與到鐵礦石談判中。
根據往年談判慣例,一旦供應商任意一方和鋼廠任意一方價格達成一致,則本年度鐵礦石談判就會結束,其他供需雙方均接受此價為新的年度價格,即首發價。但該慣例在去年首次被力拓和必和必拓所打破,今年,中鋼協一直聲稱,不會接受力拓同日本新日鐵達成降價33%的協議。
背景知識:噸度(1噸所含的純度)
計算時可采用一個品位價格,就是平常所說的多少錢一個品位(或噸度)。例如金屬噸是100元/噸,那么每個品位(噸度)價格就是100/100=1元。實物噸的金屬含量是50%(50個品位),那么實物噸價格就是:1乘50=50元/噸。
一般建立三個概念:
實物噸:含金屬品位有高有低,還有濕基與干基的差別,一般以干基為依據。
基準噸:訂立合同時都使用基準噸,交割計價時也將實物噸折算成基準噸。
金屬噸:一般在交割中沒有用處,只是在交談中大家知道一噸金屬多少錢。其實基準噸價格就代表了金屬噸價格。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