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懸而未決,令各界對于歐洲乃至全球經濟會否重陷衰退的爭論和擔憂四起。一些分析人士和機構認為,在財政“被收緊”的大背景下,歐美發達國家剛剛有所起色的經濟復蘇進程可能受到拖累,很可能出現持續數年低增長的局面。
不過,考慮到歐洲和IMF等已經采取的果斷干預措施,業內認為歐美經濟二次衰退的概率并不是太高。但一旦發生,多數亞洲經濟體將遭受沉重打擊。從長期來看,基本面更好、內需強勁的亞洲會比其他地區更快反彈,而中國和印度等擁有較大政策余地的國家則有望免受重創。
歐洲 勒緊褲帶過日子
從近期金融市場的表現來看,盡管投資人對于歐洲的形勢依然擔憂,但極端的恐慌情緒似乎有所緩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歐洲各國共同采取的強力救市措施的威力。
野村國際認為,歐洲國家近期采取的大規模果斷救市措施,讓當局得以重新控制局面。該行認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發展已出現“分水嶺”,決策者看來已采取必要的果斷行動來遏制危機,最終出現更強有力的歐元區框架體系的可能性加大。
瑞士信貸經濟學家陶冬認為,市場對于歐洲經濟將陷入二次探底的恐懼或有夸大。盡管歐元長遠前景不看好,但短期內歐洲出現債務違約的概率很低。弱勢歐元提升歐洲出口競爭力,德、法等歐元區核心經濟體強勁的增長有望抵消部分國家的萎縮。
不過,盡管“死罪”得免,但希臘等許多歐洲國家接下來要受的“活罪”卻不可避免——勒緊褲帶過日子。
繼希臘之后,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甚至是歐元區之外的英國,都頂著巨大的壓力,在近期公布和通過了力度不小的“瘦身”措施。歐洲央行的一位高級官員近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時表示,未來一兩年中,歐洲國家面臨如何平衡削減赤字與經濟增長的難題。
美國 受到“逆風”威脅
換句話說,接下來兩年歐洲可能難逃低增長的困局。不過,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歐元區經濟增長可能繼續疲弱,但考慮到激進的政策反應和歐元大幅走低的刺激作用,歐元區不會再次陷入衰退。
對于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而言,歐洲的危機意味著什么,現在似乎還不明朗。但從白宮和美聯儲近日明顯提高了對歐債危機的重視這一點看,美國已感受到了來自大洋彼岸的“逆風”威脅。
美聯儲的一位高官埃文斯周一表示,歐洲債務危機很可能會抑制美國出口,盡管他認為這種負面影響的程度會較輕。他進一步指出,如果美國的利率政策退出因此而稍稍延遲,他一點都不會奇怪。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雖未明說,但也委婉地表示,各國的情況不同,因此利率回歸正;臅r機選擇也會有所不同。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周一則表示,歐洲債務危機是威脅美國經濟復蘇的一大“逆風”,而美國州政府削減預算的措施,只會進一步拖累復蘇的步伐。
從更廣泛的層面看,經合組織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第一季度的經濟活動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增長,但增速較前一季度有所放緩,顯示歐債危機可能實質影響到了經濟復蘇。第一季度,經合組織31個成員國的經濟產值較去年第四季度增長了0.7%,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5%。
亞洲 經濟復蘇有望持續
對于新興經濟體的典型亞洲來說,業內普遍認為,歐債危機的潛在影響雖不能小覷,但總體上應在可控范圍內,特別是考慮到本地區的旺盛內需和更大的政策靈活性。
專家表示,歐元區的危機,是全球經濟復蘇路上的絆腳石,但不是復蘇結束的信號。環球透視的首席經濟學家貝拉維許認為,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幾乎不會損害”新興市場的增長,只有新興歐洲國家例外,對美國的沖擊也相對溫和。
投行瑞銀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歐債危機或多或少打擊了對于亞洲的樂觀情緒,但是鑒于全球經濟回升,本地區內需強勁,亞洲經濟復蘇仍將繼續。
瑞銀認為,亞洲一直處于“雙軌復蘇”之中:內需和出口都在強勁上升。近期亞洲一些經濟體轉變政策,主要目的是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脹升高,而不是扼殺經濟復蘇。該行預計,外部環境持續惡化,可能促使亞洲政府減緩撤出刺激政策以及采取緊縮措施的步伐,加上經濟增長前景仍樂觀,這些都對股市構成利好。
當然,不能排除如果歐洲的情況惡化,那么亞洲經濟體也會遭遇重創,比如歐元區瓦解,或是多個國家出現債務違約或重組。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野村做了一個假設,即歐債危機全面爆發,今年區內經濟萎縮2%。在此背景下,該行預計,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經濟體將受到最大的沖擊,因為這些國家對貿易和全球資本市場的敞口更大。
相反,中國、印度和印度受影響的程度最低,這三個經濟體的經濟獨立程度最高,中國和印尼還有巨大的政策回旋空間。但總體上亞洲的復蘇會更快。記者 朱周良
參與互動(0) | 【編輯:賈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