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和歐盟成員國財政部長將分別于3月15日和16日在布魯塞爾召開月度例會。此前歐盟給希臘下達的整頓財政一個月限期已滿,希臘債務危機如何求解將是此次會議關注的重點。
會上,希臘將為自己削減赤字的努力接受其他成員國財長們的“拷問”。消息人士披露,這次會議有望出臺一份救助希臘的方案,并考慮采取措施打擊希臘債務危機背后的投機行為。
一問希臘措施是否到位
在上個月的例會上,歐元區和歐盟財長向希臘發出了為期一個月的“最后通牒”,要求希臘政府在3月15日前提交報告,說明已采取的措施在削減赤字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交由本次會議審議,如果不能令人滿意,那么將強迫希臘政府接受附加措施。
歐盟認為,解決希臘債務危機的根本之道是希臘拿出切實行動,保證實現削減赤字的既定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重塑市場信心,避免危機蔓延進而威脅到整個歐元區的穩定。雖然歐盟給了希臘一個月期限證明,但實際上歐盟的潛臺詞很明確——希臘必須采取進一步措施才能有效削減赤字。
希臘政府今年1月出臺了一份財政緊縮方案,并得到歐盟委員會的認可,但市場卻不買賬,有關債臺高筑的希臘政府可能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的擔憂絲毫沒有減輕。迫于歐盟壓力,希臘政府3月3日主動出臺了一系列緊縮財政的新措施,預計增收節支48億歐元。新措施得到積極回應,希臘政府緊隨其后發行的50億歐元國債獲得超額認購。
分析人士預計,繼希臘出臺新措施后,歐盟應該不會再提苛刻要求,但希臘眼下的真正難題是這些措施能否執行下去。一方面,在復蘇尚且脆弱的情況下,為了削減赤字大力緊縮財政只怕會使希臘經濟繼續深陷衰退泥沼,不利于鞏固財政。另一方面,繼希臘政府出臺新措施后,其國內罷工抗議活動日趨激烈。社會不滿情緒的加劇對于希臘政府來說也是個不小的考驗。
二問如何出手拯救希臘
此次財長會前,各路媒體紛紛披露,一份救助希臘的方案有望在會上最后敲定。根據普遍的說法,歐元區國家將以協調的方式在雙邊基礎上為希臘提供貸款或貸款擔保,從而在希臘陷入融資困難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的情況下為其提供緊急救助,預計總規模在250億歐元,接近希臘今年年內應償還債務的一半。
截至今年底,希臘共需償還500多億歐元到期債務,而接下來的兩個月就有200多億歐元債務到期。
希臘政府一直主張,除了自己要采取措施削減赤字以挽回市場信心外,歐盟也應當提供某種幫助,以遏制市場投機行為,保證希臘能夠繼續按照合理的利率從金融市場上借款。
有歐盟官員表示,即便歐盟出臺救助希臘方案,也并不意味著各國真的需要掏錢,其實這套方案更重要的是為希臘“撐腰”,讓投資者相信希臘不會出現債務違約。希臘政府也一再強調,并不需要資金支持。
對此,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喬納森·托德則表示,歐盟委員會隨時準備在必要情況下采取行動,技術性工作仍在進行,還沒結束,除此以外都是猜測。上周,歐盟委員會還證實,正與歐元區國家商討成立一個類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歐洲貨幣基金,用于今后應對類似的成員國債務危機,并加強對成員國經濟政策的監督和協調。如果得以成行,這將是歐元區有史以來意義最重大的一次改革,但成立歐洲貨幣基金絕非短期內可以完成,因此并不能解決希臘的燃眉之急。
三問打擊幕后投機行為
圍繞希臘債務危機,歐盟近來將矛頭對準了金融市場上的投機行為。此次財長會將向希臘債務危機背后的投機行為發起挑戰。
希臘政府一直呼吁歐盟出手遏止投機行為,并認為正是這些投機行為放大了希臘債務危機的嚴重程度,導致希臘政府不得不付出高昂的融資成本。最近一段時間,歐盟領導人頻頻向發希臘債務危機“財”的投機者發出警告,打擊投機已是箭在弦上。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9日說,歐盟委員會正在考慮禁止純投機性的信用違約掉期(CDS)交易。這種相當于債券違約保險的金融衍生品被認為是投機者惡意炒作的主要工具。
財長會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薩科奇、盧森堡首相容克和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聯合致信巴羅佐,呼吁歐盟委員會盡快對金融衍生品投機性交易,特別是CDS投機性交易發起調查,并考慮出臺限制性措施。
除了嚴打CDS投機,歐盟財長們還將面臨另外一道監管難題,那就是在大西洋兩岸引起紛爭的對沖基金立法。
作為金融危機后的重要改革舉措,歐盟委員會去年4月出臺立法建議,首次將對沖基金置于嚴格的監管之下,并對在非歐盟國家設立的對沖基金進入歐盟市場作出了限制。按照日程,歐盟財長這次應予以通過,從而提交歐洲議會表決。但這部立法引起了美國的不滿。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日前致信歐盟委員會負責內部市場和服務的委員米歇爾·巴尼耶,聲稱新立法將對美國對沖基金構成歧視,影響它們在歐洲市場上開展業務。
實際上,在歐盟內部,金融大國英國也反對嚴管對沖基金,但法國總統薩科齊12日在與英國首相布朗會晤后表示,相信能在這次的財政會上找到歐盟內部妥協方案。
在希臘債務危機中,對沖基金再次涉嫌惡意炒作。目前,美國司法部門已就對沖基金是否借希臘債務危機聯手做空歐元一事展開調查。(記者 尚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