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家》雜志公布的按一級資產回報率和資產回報率排名的“全球千家大銀行排名”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歐美銀行在排名前25位中缺席:按資本回報率計算僅有2家美國銀行以及1家歐洲銀行成功躋身前25名;按資產收益率計算則僅有3家美國銀行位列前25名。相反,主要占據榜單前25個位次的則是往年在千家銀行排行中處于邊緣地位的規模相對較小的銀行,如日本、中國、巴西、土耳其及尼日利亞等國的銀行。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歐美銀行業見證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災難性事件:雷曼兄弟等大型銀行轟然倒塌,以美國銀行收購美林為代表的救助性合并頻繁發生,以及所有“幸存”銀行難以幸免地盈利大幅縮減等。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歐美銀行陷入萎縮與困頓之中。然而,部分國家銀行業較好地抵御了本輪金融危機的侵襲,少數國家銀行業甚至在這一過程中獲取了前所未有的盈利。英國《銀行家》雜志最近撰文指出,世界銀行業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從《銀行家》雜志公布的按一級資產回報率和資產回報率排名的“全球千家大銀行排名”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歐美銀行在排名前25位中缺席:按資本回報率計算僅有2家美國銀行以及1家歐洲銀行成功躋身前25名;按資產收益率計算則僅有3家美國銀行位列前25名。相反,主要占據榜單前25個位次的則是往年在千家銀行排行中處于邊緣地位的規模相對較小的銀行,如日本、中國、巴西、土耳其及尼日利亞等國的銀行。美國所有銀行的平均資產回報率(ROA)僅為0.05%,而尼日利亞銀行的平均資產回報率則高達3.02%,全球銀行業格局在2008年出現偏離的趨勢由此可見一斑。
與銀行總體排名劇烈下滑的歐美國家相比,一些國家在危機中的表現則比以往更為出色。以黎巴嫩為例,由于外資銀行的信用普遍大不如前,該國儲蓄者轉而將現金存放在本國銀行,黎巴嫩銀行系統總資產同比躍升了11%。因此該國銀行系統2008年收益創出歷史新高,較上一年上升了27%。另外,銀行業資產的增加推升了信貸業務總量,并且使關鍵指標資產回報率由1.09%上升至1.28%。
另一方面,盡管按一級資本計算,美國仍保有全球前三大銀行,但是2008年摩根大通、美國銀行以及花旗集團的平均一級資本回報率分別下降至2.47%、4.34%和-51.02%。但是相比之下,土耳其在通貨膨脹率高達10%且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匯率下降30%的情況下,該國前5大銀行的平均一級資本回報率仍達到22.28%;進入全球千家銀行排名的11家銀行基本上都取得了兩位數的資本回報率。
從盈利方面來說,印度銀行業的表現也超越了歐美銀行業。印度32家上榜銀行的平均稅前利潤年增長率為20.4%,平均一級資本回報率為19.97%;總體一級資本提高了45.38%,標志著印度銀行業規模的擴大。另外,榜上所有印度銀行都實現了保持盈利,而三分之一的美國銀行則處于虧損狀態。
在過去一年中,一個正在被更廣泛接受的事實是:較為嚴格的資本規范體制是降低一國系統性風險的關鍵因素。加拿大和土耳其的銀行系統就是很好的例證,國家的監管機構限制了他們涉足有毒資產的程度,并要求他們持有更充足的資本,并制定了大量其他法規。另外,更加保守的監管具有較高的回報。比如在英國,在蘇格蘭皇家銀行出現巨額虧損的同時,渣打銀行卻保持了較高水平的增長,該行不僅將稅前利潤提高了19.2%,還實現了26.86%的資本收益率。
盡管加強監管力度、增加透明度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德國在這方面的表現卻令人失望,其松散的金融系統在危機中不堪一擊:全球千家大銀行中有17家德國銀行虧損。然而銀行業的虧損并未引起德國監管機構足夠的重視,接近半數的上榜德國銀行僅提供了到2007年為止的數據。
盡管歐美銀行和世界其他地區銀行在2008年千家大銀行排名中的地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是局勢仍未最終確定。那些較好地防范了本輪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也許并不能完全對危機免疫,進一步的結論需要觀察今年全年的數據之后才能得出。對所有國家來說,挑戰仍將延續:尼日利亞銀行業今年受到較大沖擊,2010年新排名中也許會出現顛覆性的發展;伊朗銀行業盡管發展態勢良好,但是仍面臨油價和政治問題的考驗;墨西哥的經濟前景預期正處于15年來的最低點;俄羅斯銀行則仍面臨較為閉塞的資本市場。危機爆發以來,全球銀行業局勢已經展現出了微妙的變化,在總體格局仍不確定的前提下,調整與變化將是不變的主題。(嚴麗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