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埋伏”已經不再是機構們的專利了。一季報顯示的最新趨勢是,機構投資者和“投資達人”常常聯袂出現在“牛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榜上。
昨日,今年首季才上市的格林美強勢漲停,創下上市以來新高。回看上市以來表現,格林美股價一直處于攀升狀態,而事實上,在公司一季報發布時,也早已吸引了大量機構入主。公司最新發布的一季報中,前10大流通股東中機構占到9家,其中廣發系旗下3只基金大舉增持,機構持股量達到當時整個實際流通盤的21.6%,而除了9家機構,唯一出現在榜單中的自然人陶海安持有86萬股,為公司第二大流通股股東。而這位陶海安就是一位“投資達人”:去年四季度末,他出現在世榮兆業流通股股東榜單中,當時正值公司股價由高價回調,此后一季度公司股價下跌,一季報中陶海安則未曾出現。
身為中小盤次新股的格林美擁有著“廢棄資源循環再造超細鈷鎳粉體”的低碳環保加科技概念,而這樣的公司恰恰是市場追捧的熱點,由此使得不少機構和投資達人的眼光“不約而同”地重合。這樣的案例在創業板中尤其明顯。例如上周發布一季報的神州泰岳,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除了集中建倉的6只銀華系基金,還有自然人股東成碧娥,這位股東不僅增持了神州泰岳,還“跟隨”著四只銀華系基金的腳步,在今年一季度“殺入”了三安光電。另外,在“匯聚”了四家社保基金的新宙邦中,其自然人股東陳偉剛在創業板公司鼎漢技術和機器人的流通股榜單中也“榜上有名”。
由于大量新股上市,對“新興產業”頗有興趣的“新興大戶”也應運而生,較之以往對重組概念有偏好的“牛人散戶”,他們對“新概念”更為熱衷,有些則是一人出現在多家上市公司流通股榜單之中。與此同時,機構對新經濟領域的關注也使得他們紛紛“試水”認為有投資價值的“新興公司”,從而出現了機構與投資達人一同“趕潮流”的情況。
重組概念股也是機構和“牛人”股東的“集散地”。例如已停牌重組的武漢塑料在今年一季度遭到了華夏基金的大舉增持,同時出現在流通股榜單中的股東“孫慧明”、“胡亞華”也是資本市場的常客。昨日剛剛宣布了定向增發方案的*ST天方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新進的除了光大證券旗下三只集合理財產品外、還有去年三季度便已經“按兵不動”的“ST專業戶”吳鳴霄 。
此外,對業績高增長有預期的康恩貝,其一季報中新出現了8家機構以及投資過*ST高陶的查根樓;近期被機構推薦以及具有“抗旱”題材的利歐股份,其一季報中新出現了多家機構,中小板炒作“高手”錢小妹也現身其中。(趙一蕙)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