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日,上海證券在其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預計,光大證券等四家上市券商有望入選第一批融資融券試點,在試點期間融資業務或許將比融券業務超前發展。此外,報告還警示了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給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
報告指出,招商、海通、中信、光大四家上市券商的自有資金/凈資本比例均在70%以上,特別是光大證券,在IPO 后資金實力大為充實。這四家券商均符合監管層對于融資融券試點券商的要求。
針對融資融券業務,證監會近日發布的相關指導意見明確規定,試點公司應該按照不低于融資融券業務規模50%的比例計算業務風險資本準備,并且嚴格遵守使用自有資金和自有證券從事融資融券業務的要求,公司用于融券業務的自有證券必須是金融資產科目內“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項目下的標的證券。
據此,上海證券認為不要對試點期間融資融券業務規模抱有太大希望。其報告預計,券商在試點期間,融資融券業務規模有可能達到凈資本的10%-30%左右,考慮到參加融資融券聯網測試的11 家券商(招商、海通、中信、光大、國泰君安、申銀萬國、國信、廣發、銀河、華泰、東方)自有資金共計約1400 億元的規模,首批試點券商的融資業務總量將比較有限。
報告指出,參加聯網測試的11 家券商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合計約為500 億元,由此可判斷試點券商的融券業務規模總量會非常有限。此外,券商對于市場趨勢的判斷以及其經紀業務、自營業務等傳統業務的發展需要,也會影響到融券業務在試點期間的規模,因此,短期內,試點券商的做空動力不足,融券業務發展速度不會太快。而融資業務的發展會超前于融券業務。
同時,上海證券也擔憂融資融券業務蘊含風險。其報告警示,融資融券因其創新金融工具的特征,可能在未來市場變化不確定的環境下,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創新業務監管政策出現反復,并導致證券市場出現調整,券商主要收入所依賴的經紀業務、自營業務均受影響出現下滑,從而影響上市券商的股價表現。(記者 黃兆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