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金融業恰好可以等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30年,中國是國際金融市場的“孤兒”,我們那時沒有真正市場經濟意義上的金融,金融扮演的僅僅是財政出納的角色;第二個30年,則是金融業改革開放的30年,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應該說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預計到下一個30年末,中國金融市場、證券市場毫無疑問,都會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不否認我國目前的金融業仍存在不少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的改革深化,但我們還應該看到,通過金融市場各項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我們的投資者都在不斷成熟。下一個30年,不管遇到多少困難,我認為中國未來存在兩大歷史性機遇:
一是中國成為消費大國的歷史機遇,中國將成為與世界其他經濟大國在經濟結構上相吻合的消費市場。目前我國經濟結構不平衡,高儲蓄、低消費,而這次全球的金融危機恰恰給我們制造了改變這種狀況的歷史性機遇,“逼”著我們要采取與過去以出口為導向的增長模式所不同的發展方式,走內需的發展道路,使得我們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經濟總體實力更加強大。
二是在中國復興的關鍵時期,世界給予了我們參與、重建國際貨幣體系的歷史性機遇。1978年至今,中國金融可以說是世界金融棋盤上的一枚棋子,但是在被動地、不自覺地下棋。而以美國金融危機為轉折,中國金融下一個30年的開始正好與世界金融從布雷頓森林體系以來的60年周期相重疊。這個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到現在有60多年,很多矛盾和問題已充分暴露,今后的世界將開始走上重新完善國際貨幣體系的新時期。鑒于中國前30年財富實力的積累和世界經濟格局中中國地位的微妙變化,世界需要我們參與國際貨幣體系的改善活動,我們也需要有完善國際貨幣體系的知情權和話語權。
兩個機遇擺在眼前,對于中國走好下一個30年至關重要,一個涉及國內經濟、一個涉及國際經濟,兩大歷史機遇相輔相成。抓住了向成熟經濟體結構特征發展的歷史機遇,可以增強我們參與國際貨幣體系重建的話語權分量。不失時機地抓住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歷史機遇,將會大大有利于我們在邁向成熟經濟體結構轉化中,減少國際間必然會發生的摩擦和阻力。
(夏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